抵瑕蹈隙


   隙:裂缝,间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ǐ xiá dǎo xì
成语注音 ㄉ一ˇ ㄒ一ㄚˊ ㄉㄠˇ ㄒ一ˋ
成语简拼 dxdx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隙:裂缝,间隙。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成语示例


要请人帮忙,想抵瑕蹈隙拣人的便宜,要先懂万国公法,不然处处授人权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答问》:“而仆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成语典故

并列 指斥人的短处。语本唐·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观釁伺隙”、汉·刘琨《劝进表》“狡寇窥窬,伺国瑕隙”。△用于人际关系。也作“抵瑕陷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挡,拒,用力对撑着:~挡。~制。~抗。~赖。 顶撞,冲突,矛盾:~触。 代替,相当,顶替:~押。~偿。~充。~还(huán )。 到达:~京。~临。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玷。~垢。~疵。 空隙:~隙。~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践踏,踩:~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节(信守节操)。~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火。循规~矩。 跳动:舞~。手舞足~。

裂缝:~罅(裂缝)。缝~。~大而墙坏。 感情上的裂痕:~嫌。有~。仇~。 闲,空:~地(空地)。农~。 机会,空子:乘~。 际,接近:“北~乌丸、夫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抵』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邸。 《說文》擠也。  又觸也。 《前漢·禮樂志》習俗薄惡,民人抵冒。 《註》抵,忤也,冒犯也。  又當也。 《史記·高祖紀》傷人及盜抵罪。 《註》謂使各當其罪。 《前漢·武帝紀》元封三年,作角抵戲。 《註》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  又與觝通。 《張騫傳》又作角氐。  又至也。 《前漢·杜延年傳》或抵其罪法。 《註》特致之於罪法。  又《禮·樂志》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又歸也。 《前漢·項籍傳》抵櫟陽史司馬欣。 《註》相歸抵也。亦通作邸。  又拒也。 《前漢·梁平王傳》抵讕置辭。  又《田延年傳》延年抵曰:無有是事。 《註》抵,拒諱也。  又擲也。 《後漢·禰衡傳》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衡見之,毀以抵地。  又大抵,猶言大凡。 《史記·酷吏傳》大抵盡詆以不道。 《漢書》作大氐。 《註》大歸也。  又《集韻》或作掋。  又直皆切,音㜨。亦擠也。  又《韻會》掌氏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紙。同扺。擊也。 《戰國策》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前漢·朱博傳》奮髥抵几。詳扺字註。

『瑕』

《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遐。 《說文》玉小赤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 《註》赤瑕,赤玉也。  又玉玷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聘義》瑕不揜瑜。 《註》瑕,玉之病也。  又過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註》烈,光,假,大,瑕,過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註》不以汝爲罪釁也。  又《博雅》瑕,裂也。  又遠也。 《詩·衞風》不瑕有害。 《傳》瑕,遠也。 《箋》瑕,猶過也。  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 《註》瑕,謂虛脆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註》相閒曰瑕。  又《字彙補》嚴利之狀。 《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  又國名。 《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 《註》郇瑕,古國名。  又地名。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註》瑕,隨地。 《春秋·哀六年》城邾瑕。 《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 《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又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  又姓。 《左傳》周大夫瑕禽。  又複姓。 《史記·項羽紀》瑕丘。申陽。 《註》文穎曰:姓瑕丘。臣瓚曰:瑕丘,縣名。 《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  又獸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 《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  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  又與霞同。 《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 《文選》作霞。  又《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  又古下切,音檟。已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鄭康成讀。  又《字彙補》呼加切。與蝦同。 《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 《註》瑕,蝦通。  又《韻補》叶音舒。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又叶音何。 《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蹈』

《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音導。 《說文》踐也。 《博雅》履也。 《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 《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 《註》高蹈,猶遠行也。  又與悼同。 《詩·小雅》上帝甚蹈。 《傳》動也。 《箋》蹈讀曰悼。 《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隙』

《唐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𠀤音綌。 《說文》壁際孔也。 《玉篇》穿穴也,裂也。 《禮·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 《釋文》隙,本又作卻。 《左傳·昭元年》牆之隙壞。 《孟子》鑽穴隙相窺。 《史記·貨殖傳》秦文孝繆居雍隙。 《註》隙者,閒孔也。地居隴蜀之閒要路,故曰隙。  又《玉篇》閒也。 《左傳·隱五年》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註》隙,閒也。  又《廣韻》怨也。 《史記·樊噲傳》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又《前漢·匈奴傳贊》遭王莽始開邊隙。  又《前漢·地理志》北隙烏丸夫餘。 《註》隙,際也。  又《唐韻正》古音綺略反,義同。  又《唐韻正》古音綺路反。 《韓非子·亡徵篇》木之折也,必通蠹。牆之壞也,必通隙。 《說苑·建本篇》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按玉篇、廣韻、韻會、正韻諸書皆作𨻶,故字彙載入十一畫內。惟說文作隙,集韻、類篇因之。正譌,𡭴从二小,中从日,景也,會意。作𨻶,非。故正字通收入十畫內。應从正字通。 《集韻》同䧍。亦作𡮱𧯈。 《篇海》譌作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