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足而卧


   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ǐ zú ér wò
成语注音 ㄉ一ˇ ㄗㄨˊ ㄦˊ ㄨㄛˋ
成语简拼 dze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抵足而臥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成语典故

见“抵足而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挡,拒,用力对撑着:~挡。~制。~抗。~赖。 顶撞,冲突,矛盾:~触。 代替,相当,顶替:~押。~偿。~充。~还(huán )。 到达:~京。~临。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 完全:~以。~色。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 增益:以昼~夜。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抵』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邸。 《說文》擠也。  又觸也。 《前漢·禮樂志》習俗薄惡,民人抵冒。 《註》抵,忤也,冒犯也。  又當也。 《史記·高祖紀》傷人及盜抵罪。 《註》謂使各當其罪。 《前漢·武帝紀》元封三年,作角抵戲。 《註》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  又與觝通。 《張騫傳》又作角氐。  又至也。 《前漢·杜延年傳》或抵其罪法。 《註》特致之於罪法。  又《禮·樂志》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又歸也。 《前漢·項籍傳》抵櫟陽史司馬欣。 《註》相歸抵也。亦通作邸。  又拒也。 《前漢·梁平王傳》抵讕置辭。  又《田延年傳》延年抵曰:無有是事。 《註》抵,拒諱也。  又擲也。 《後漢·禰衡傳》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衡見之,毀以抵地。  又大抵,猶言大凡。 《史記·酷吏傳》大抵盡詆以不道。 《漢書》作大氐。 《註》大歸也。  又《集韻》或作掋。  又直皆切,音㜨。亦擠也。  又《韻會》掌氏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紙。同扺。擊也。 《戰國策》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前漢·朱博傳》奮髥抵几。詳扺字註。

『足』

《唐韻》卽玉切《集韻》《韻會》《正韻》縱玉切,𠀤音哫。 《說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註》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 《易·說卦》震爲足。 《疏》足能動用,故爲足也。 《禮·玉藻》足容重。 《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 《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詩·小雅》旣霑旣足。 《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 《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又不可曰不我足。 《吳語》天若棄吳,必許吾成而不吾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虃,百足。 《註》音纖。  又姓。 《戰國策》足强。 《註》韓人。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韻會》子遇切《正韻》將豫切,𠀤音沮。 《論語》巧言令色足恭。 《疏》足,成也。謂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 《朱傳》過也。 《揚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又《管子·五行篇》春辟勿時,苗足本。 《註》足,猶擁也。  又《廣韻》添物也。 《類篇》益也。 《前漢·五行志》不待臣音,復讇而足。  又《韻補》叶子悉切。 《易林》欲飛無翼,鼎重折足。失其福利,包羞爲賊。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