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月秕风


   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ǒ yuè pī fēng
成语注音 ㄇㄛˇ ㄩㄝˋ ㄆ一 ㄈㄥ
成语简拼 mypf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抹月秕風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成语示例


朝廷来讥讽?~聊自徜,手足义偏长。 明·陈汝元《金莲记·控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成语典故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涂:涂~。~粉(喻美化或掩饰)。~黑(喻丑化)。~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 揩,擦:~拭。哭天~泪。 除去,勾掉,不计在内:~煞。 轻微的痕迹:“林梢一~青如画”。一~余晖。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墙。~石灰。 紧靠着绕过去:~头。~身。 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

擦:~桌子。 按着向下移动、除去:~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 计时单位:一~。~份。岁~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子实不饱满:~子(不饱满的子实)。~糠(秕子和糠,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坏,不良:~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同“纰”,纰谬。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抹』

《唐韻》莫撥切《集韻》《韻會》《正韻》莫曷切,𠀤音末。 《廣韻》摩也。 《字林》抹摋,滅也。 《增韻》塗抹也。亂曰塗,長曰抹。 《秦觀詞》山抹微雲。  又抹頟,束額飾,如抹也。 《唐書·婁師德傳》募猛士討吐蕃,乃戴紅抹頟,來應詔。  又古轉月韻,勿發切,音襪。 《蘇軾詩》韭芽帶土拳如蕨,膾縷堆盤纖手抹。

『月』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魚厥切,音軏。 《說文》闕也。太隂之精。 《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 《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 《禮·祭義》月生於西。 《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 《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 《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  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  又《洪範》二曰月。 《傳》所以紀一月。 《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禮·禮運》月以爲量。 《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  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又外國名。 《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  又《韻補》叶危睡切。 《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  又叶魚橘切。 《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 《類篇》唐武后作囝。

『秕』

《唐韻》𤰞履切,音𠤎。不成粟也。 《書·仲虺之誥》若粟之有秕。 《左傳·定十年》夾谷之會,孔丘曰:若其不具用秕𥟑也。 《註》秕,穀不成者。  又喩穢也。 《後漢·安帝贊》秕我王度。  又《集韻》《韻會》𠀤補履切,音比。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義𠀤同。 或作粃。 《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 《註》粃糠猶煩碎。 或省作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