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眉头巾


   齐眉的头巾。《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箇卖卦先生,头带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ǒ méi tóu jīn
成语简拼 mmt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齐眉的头巾。《水浒传》第一○二回:“只见府西街上,走来一箇卖卦先生,头带单纱抹眉头巾,身穿葛布直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涂:涂~。~粉(喻美化或掩饰)。~黑(喻丑化)。~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 揩,擦:~拭。哭天~泪。 除去,勾掉,不计在内:~煞。 轻微的痕迹:“林梢一~青如画”。一~余晖。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墙。~石灰。 紧靠着绕过去:~头。~身。 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

擦:~桌子。 按着向下移动、除去:~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眼上额下的毛:~毛。~宇(两眉上面的地方)。~心。~目。~寿(长寿)。~睫。扬~吐气。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批。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围~。领~。枕~。餐~。~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英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抹』

《唐韻》莫撥切《集韻》《韻會》《正韻》莫曷切,𠀤音末。 《廣韻》摩也。 《字林》抹摋,滅也。 《增韻》塗抹也。亂曰塗,長曰抹。 《秦觀詞》山抹微雲。  又抹頟,束額飾,如抹也。 《唐書·婁師德傳》募猛士討吐蕃,乃戴紅抹頟,來應詔。  又古轉月韻,勿發切,音襪。 《蘇軾詩》韭芽帶土拳如蕨,膾縷堆盤纖手抹。

『眉』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𥄐悲切,𠀤音麋。 《說文》目上毛也。 《釋名》媚也。有嫵媚也。 《春秋·元命包》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爲人表𠋫,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 《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又《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 《郭璞註》言秀眉也。 《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註》豪眉也。  又渠眉,玉飾之溝瑑也。 《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邊地曰眉。 《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 《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壽,明眉旭。  又《韻會》通作麋。 《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 《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𥅕𥇮,非。

『巾』

《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銀切,音䘜。 《說文》佩巾也。 《禮·內則》盥卒授巾。 《註》巾以帨手。  又《正韻》蒙首衣也。 《玉篇》佩巾,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 《急就篇註》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頭也。 《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 《釋名》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當自謹修於四敎也。  又《正韻》羃也。 《周語》靜其巾羃。 《註》巾羃,所以覆尊彝。  又被巾。 《揚子·方言》帍裱謂之被巾。 《註》婦人領巾也。  又《類篇》衣也。 《周禮·春官》巾車。 《註》巾猶衣也。 《疏》謂玉金象革衣飾其車,故訓巾猶衣也。  又《正韻》帉也。 《說文》楚謂大巾曰𢁥。  又《揚子·方言》蔽厀,魏宋南楚之閒謂之巨巾。  又《急就篇註》巾,一曰裹足之巾,若今裒足布也。  又巾車,官名。 《周禮·春官·巾車註》巾車,車官之長。  又《五音集韻》姜螼切,音巹,飾也。  又《集韻》《類篇》𠀤香靳切,音焮。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