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拭,掸去:~拭。~尘。 轻轻擦过:~晓。春风~面。微风~煦。 甩动,抖动:~袖而去。 违背,不顺:忠言~耳。~逆。
古同“弼”,辅助。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姓。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时间长:~古。~祖。长~。永~。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深奥:言近旨~。 姓。
避开:近君子,~小人。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距离,差别:相~不远。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敷勿切,音髴。 《說文》過擊也。 《徐鍇曰》擊而過之也。 又《廣韻》去也,拭也,除也。 《禮·曲禮》進几杖者,拂之。 《疏》拂去塵埃也。 《後漢·黨錮傳》激揚名聲,互相題拂。 又絕也。 《吳語》吾將許越成,而無拂吾慮。 又《正韻》矯也,逆也。 又拂塵具。 《南史·𨻰顯達傳》麈尾蠅拂,是王謝家許。 又舞名。 《唐書·禮樂志》白鳩,吳拂,舞曲也。 《通鑑辨誤》王僧虔奏,大明中,卽以宮縣合和鞞拂。按鞞拂皆舞名,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檢其歌,非吳舞也。 又《集韻》《韻會》𠀤符勿切,音佛。與咈通。違也,戾也。 《易·頤卦》顚頤拂經于丘。 《詩·大雅》四方以無拂。 《箋》拂,猶佹也,言無復佹戾者。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薄密切。與弼同。輔也。 《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 又《集韻》普密切,讀與匹近。拂泊,風動貌。 又方未切,音沸。㧍拂,形似也。通作髴。 又父沸切,音狒。與㩌同。搏擊也。 又《道藏·馮夫人詩》挺穎德音子,神英乃高拂。天岳臨空搆,洞𡎲深幽䆳。
『衣』《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去』《唐韻》《集韻》《韻會》𠀤丘據切,墟去聲。 《說文》人相違也。 《廣韻》離也。 《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 《玉篇》行也。 《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又棄也。 《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又《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𠀤墟上聲。 《集韻》徹也。 又藏也。 《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註》去,收藏也。 又《集韻》或作弆。 《前漢·𨻰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 《註》弆,亦藏也。 又《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疾走。 《正字通》同驅。 《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