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榜状元


   宋 时对科举考试第五甲末名的戏称。 清 时三甲末名亦有此称。或称之为背榜。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担榜》:“戏谓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殿军》:“今无五甲,是三甲末名亦称担榜状元矣。”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 bǎng zhuàng yuán
成语简拼 dbzy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宋 时对科举考试第五甲末名的戏称。 清 时三甲末名亦有此称。或称之为背榜。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担榜》:“戏谓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殿军》:“今无五甲,是三甲末名亦称担榜状元矣。”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偏正 科举考试的第五甲末名为担榜状元。《茶香室丛抄》:“宋赵升朝野类要云,第五甲末,名为~,按今有背榜之称,背负与担负,其一义也。”△用于科举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同“掸”。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帖(官府的公告)。红~。张~。光荣~。~文。发~。~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摇船的用具:~人(船工)。

形容,样子:~貌。奇形怪~。 情况,情形:~况。病~。现~。 叙述,描写:~语。~其事。写情~物。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行~。诉~。供~。 特种格式的凭证:奖~。委任~。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 同“圆”。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 中国朝代名:~代。~曲。 姓。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担』

《唐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𠀤音亶。與笡同。 《玉篇》拂也。 《博雅》擊也。  又《集韻》丘傑切,音朅。與揭通。舉也。 《楚辭·遠遊》意恣睢以担撟。 《朱子註》担撟,軒舉也。 《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𠀤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 《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 《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 《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又左擔,地名。 《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又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 《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又去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謂所負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註》丁暫反。  又《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 《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 《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 《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又以贍切,音豔。義同。

『榜』

同㮄。

『元』

《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原。 《精薀》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在人身則爲體之長。 《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  又《爾雅·釋詁》元,始也。  又《廣韻》長也。  又大也。 《前漢·哀帝紀》夫基事之元命。 《註》師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 《前漢·班固敘傳》上正元服。 《註》師古曰:元,首也。故謂冠爲元服。  又本也。 《後漢·班固傳》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 《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 《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註》古者謂人云善人,因善爲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傳·隱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左傳註》凡人君卽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 《羅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辭也。君卽位之一年稱元,古之史皆然。書太甲元年維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爲法也。  又氣也。 《公羊傳註》變一爲元。元者,氣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 《書·舜典》月正元日。 《註》朔日。  又諡法,行義悅民,始建國都,主義行德,𠀤曰元。  又姓。 《韻會》左傳,衞大夫元咺。  又後魏孝文拓拔氏爲元氏,望出河南。  又《韻補》叶虞雲切,音輑。 《桓譚·仙賦》呼則出故,翕則納新。夭矯經引,積氣關元。 《史記·敘傳》莊王之賢,乃復國𨻰。旣赦鄭伯,班師華元。◎按新、𨻰𠀤非文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