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争吵而生气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养娘婢女拌唇撅嘴,大眼看小眼。”
形容争吵而生气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养娘婢女拌唇撅嘴,大眼看小眼。”
搅和:搅~。~和(huò)。~面。~菜。~草料。 口角:~嘴。
古同“拚”,舍弃。 古同“判”,分开。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膏。~裂。~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吻(嘴唇,喻口才、言辞)。~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翘起:~嘴。~尾巴。小辫~着。 折断:把竹竿~折(shé )了。
〔~竖〕眼光浅,才识短,如“~~小人,无大经略”。 古同“掘”,挖掘。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唐韻》普官切《集韻》《韻會》《正韻》鋪官切,𠀤音潘。 《博雅》拌棄也。 《揚子·方言》楚人凡揮棄物謂之拌。俗誤用𢬵。 又《集韻》蒲官切,音盤。 又普伴切,潘上聲。 又《唐韻》蒲旱切《集韻》部滿切,𠀤盤上聲。 又《集韻》《韻會》𠀤普半切,音判。義𠀤同。 又與判通。分也,割也。 《史記·龜策傳》鑴石拌蚌。 《註》鑴石取玉,拌蚌取珠。
『唇』《唐韻》側鄰切《集韻》之人切,𠀤音眞。 《說文》驚也。 《廣韻》同㖘。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之刃切,音震。驚聲。 《字彙》俗作口脣字,非。
『撅』《唐韻》《集韻》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手有所把也。一曰擊也,投也。 《唐書·褚遂良傳》撅高昌,纓突厥。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與掘同。 《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 《杜牧·註孫子序》撅其城郭。 又《廣韻》採撅也。亦摴蒱三采名。 又《集韻》《韻會》𠀤姑衞切,音劌。揭衣也。 《禮·內則》不涉不撅。 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 《韓詩外傳》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亦作𢴺。互見掘字註。
『嘴』《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