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葵啖枣


   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á kuí dàn zǎo
成语注音 ㄅㄚˊ ㄎㄨㄟˊ ㄉㄢˋ ㄗㄠˇ
成语简拼 bkd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拔葵啗棗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成语典故

葵:冬葵,我国古代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啖:吃。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唐.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諲谥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并列 拔别人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小偷小摸。唐·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湮谥议》:“阖境无~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啖,不读作tán。△贬义。用于描写人的品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 吸出:~毒。~火罐儿。 选取,提升:提~。~擢。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向日~〕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很高,开大黄花,花常朝向太阳,子可食,亦可榨油。简称“葵”,如“~花”,“~心”。 〔锦~〕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淡紫色或白色花,供观赏。 〔蜀~〕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有红、紫、白等色,根可入药。亦称“胡葵”、“吴葵”、“一丈红”。 〔冬~〕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扁圆形。种子、根、茎、叶均可入药。简称“葵”。 〔蒲~〕常绿乔木,叶大,大部分掌状分裂,裂片长披针形,木材可制器具,叶可做蓑、笠及扇。简称“葵”,如“~扇”。

吃或给人吃:~饭。~以肉食。 拿利益引诱人:~以私利。 古同“淡”,清淡。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拔』

《唐韻》《集韻》《韻會》𠀤蒲八切,辦入聲。 《說文》擢也。 《增韻》抽也。 《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  又《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 《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  又《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  又《增韻》攻而舉之也。 《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 《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蒲撥切,音跋。回也。  又《增韻》疾也。 《禮·少儀》毋拔來。 《疏》拔,速疾之意。 《前漢·𨻰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 《註》疾起也。  又挺也。特立貌。 《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又括也。矢末也。 《詩·秦風》舍拔則獲。 《疏》以鏃爲首,故拔爲末。  又除也。 《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 《疏》拔,除去之也。  又與茇通。 《前漢·禮樂志》拔蘭堂。 《註》拔,舍止也。  又《集韻》北末切,音撥。把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蓋切,音旆。 《詩·大雅》柞棫拔矣。 《疏》拔然生柯葉也。  又《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佩。 《詩·大雅·朱傳》挺拔而上,不拳曲蒙密也。  又拂取也。  又《唐韻》《集韻》𠀤房越切,音伐,草名。 《爾雅·釋草》拔蘢葛。 《註》似葛,蔓赤,葉多。  又《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晉俗謂平地除𡊅曰拔。  又《張華·鮑文泰誄》抱道冲虚,執義貞厲。栖遲無悶,不營不拔。厲音列。

『葵』

《唐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惟切《正韻》渠爲切,𠀤音鄈。 《玉篇》菜名。 《詩·豳風》七月烹葵及菽。 《儀禮·士虞禮》記註:夏秋用生葵。 《王禎·農書》葵,陽草也,爲百菜之主,備四時之𩜹。 《爾雅翼》天有十日,葵與之終始,故葵从癸。《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又《周禮·冬官·玉人》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 《註》終葵,椎也。爲椎于其杼上,明無所屈也。  又地名。 《晉語》吾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  又姓。 《通志·氏族略》終葵氏。 《註》《左傳》商人七族有終葵氏。 《正字通》宋葵方直,明葵玉。  又與揆通。 《爾雅·釋詁》葵,揆也。 《詩·小雅》天子葵之。 《大雅》則莫我敢葵。  又與鄈通。 《正韻》鄈丘,地名,《春秋》作葵丘。 《玉篇》亦作𦷡。𦮙,《說文》葵本字。

『啖』

《唐韻》徒敢切《集韻》《韻會》杜覽切《正韻》徒覽切,𠀤音淡。 《說文》噍啖也。 《前漢·王吉傳》吉婦取棗以啖吉。  又《荀子·王霸篇》不好循政,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傷國。 《註》啖啖,幷吞貌。 《玉篇》同噉。 《廣韻》同啗。 《集韻》同餤嚪。  又《廣韻》《集韻》《正韻》徒濫切《韻會》徒紺切,𠀤音憺。 《廣韻》狂也。  又《集韻》噍也。  又與淡通。 《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 《註》徐廣曰:啖,一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啖。  又姓。 《晉書·載記》啖靑,氐羌名將。  又唐啖助,宋啖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