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晋 葛洪《抱朴子 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有此事。”
拘:拘束,束缚。俗、常:指世俗的、平庸的见解。谓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 并列 束缚在庸俗平常的见解之中。晋·葛洪《抱扑子·论仙》:“而浅识之徒,~,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无此事。”△贬义。常用于表示世俗的观念平庸固执。
逮捕或扣押:~捕。~系。~留。~拿。~囚。~禁。~押。 限,限制:~束。~谨。不~小节。 固执,不变通:~泥。~礼。~迂。
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而退”。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节。~恒。~望相助。墨~成规。 看管:看~。~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株待兔。留~。 遵照:遵~。~法。~时。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保~。因循~旧。 呆在一起:厮~。 节操:操~。 靠近,依傍:~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 古代官名:太~。~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刺(太守,刺史)。~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 姓。
长久,经久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客。时~。经~。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 姓。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駒。 《說文》止也。 《徐曰》物去,手能止之也。 《廣韻》執也。 《易·隨卦》拘係之,乃從維之。 《書·酒誥》盡執拘以歸于周。 《左傳·僖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 又《史記·汲黯傳》弘大體,不拘文法。 《前漢·司馬遷傳》隂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使人拘而多畏。 《註》拘,曲礙也。 《集韻》或作句。 又作𢳉。別作佝。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侯切,音鉤。擁也。 《禮·曲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 《註》以袂擁帚之前,埽而郤行之。 又取也。 《禮·曲禮》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僕者降等,則撫僕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 《疏》却手從僕手下自拘取之。 又曲也。與句同。 《荀子·哀公篇》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 《註》務讀爲冒。覆項也,句領,繞頸也。 又摟聚也。 又《正韻》求於切,音渠。 《莊子·達生篇》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 《前漢·地理志》拘㵎水至邯鄲入白渠。 《註》應劭讀。 又俱遇切,音句。拘挐,不展也。 又《集韻》《韻會》𠀤拘玉切。與挶通。戟持也。 《前漢·五行志》撠高后掖。 《註》拘持之也。◎按詩傳,戟挶義同。故註釋互用。
『守』《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說文》守,守官也。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 《玉篇》收也,視也,護也。 《易·繫辭》何以守位,曰仁。 《周禮·天官》獸人職時田則守罟。 《註》防獸觸攫也。 又《廣韻》主守也。 《左傳·昭二十年》晏子云: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𠋫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衡鹿等皆官名。 又《增韻》攻守也。 《易·坎卦》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史記·留侯世家》阻三面而守。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舒救切,音獸。 《增韻》守之也,所守也,爲之守也。天子巡諸侯所守,曰巡守。諸侯爲天子守土,亦曰守。漢置郡太守。 又姓。 《正字通》宋守恭,與蘇軾爲詩友。 又叶式視切,音矢。 《楚辭·天問》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老,長人何守。在音泚。 又叶雖遂切,音粹。 《前漢·班固敘傳》崇執言責,隆持官守。寶曲定陵,𠀤有大志。
『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𠀤音裳。 《玉篇》恆也。 《正韻》久也。 《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 《繫辭》動靜有常。 《詩·周頌》𨻰常于時夏。 《箋》謂𨻰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 《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 《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 《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又神名。 《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 《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 《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𨻰置常州。 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常山郡。 《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 《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 《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 《書·禹貢》作恆。 又旂名。 《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 《又》王建大常。 《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 《詩·小雅》載是常服。 《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又《廣韻》倍尋曰常。 又車戟名。 《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 《爾雅·釋木》常棣。 《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 《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又姓。 《廣韻》出河內。 《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又與裳同。 《說文》下帬也。 《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