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纳款


   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āo xiáng nà kuǎn
成语注音 ㄓㄠ ㄒ一ㄤˊ ㄋㄚˋ ㄎㄨㄢˇ
成语简拼 zxnk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


成语典故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 应接:~待宾客。 引来:~惹。~引。~揽。~致。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 同“着”。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下落,落下:下~。~旨。~临。~旗。空~。 减低,贬抑:~低。~价。~职。~解(jiě)。~心相从(抵制自己心志以服从别人)。 姓。

投降,归顺:宁死不~。 降服,使驯服。~龙伏虎。

诚恳:~留。~曲(qū)(殷勤的心意)。~待。~洽(亲切融洽)。~诚。~语(恳切谈话)。 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落~(题写名字)。题~。 式样:~式。 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第三条第一~。 经费,钱财:~项。~额。公~。存~。汇~。 敲打,叩:~门。~打。~塞。~关而入。 至:“绕黄山而~牛首”。 留,招待:~客。 空:“~言不听,奸乃不生”。 缓慢:~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招』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𠀤音昭。 《說文》手呼也。 《詩·邶風》招招舟子。 《傳》招招,號召之貌。 《疏》號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  又《廣韻》來之也。 《書·說命》旁招俊乂。  又求也。 《前漢·季布傳》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 《註》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也。  又𦊰也。 《孟子》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註》招,羈其足也。  又姓。漢大鴻臚招猛。  又《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 《前漢·禮樂志》體招搖,若永望。 《註》招搖,申動貌。  又與韶㲈通。 《史記·帝舜紀》禹乃興九招之樂。 《註》卽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 《左傳·昭十二年》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祁堯切,音翹。舉也。 《周語》好盡言以招人過。 《前漢·𨻰項傳贊》招八州而朝同列。  又揭也。 《莊子·騈拇篇》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  又叶之笑切,音照。 《蔡邕·郭有道𥓓》赫赫三事,幾行其招。委辭召貢,保此淸妙。  又叶之由切。音周。 《韓愈·祭𥠇員外文》於後八年,君從杜侯。我時在洛,亦應其招。

『降』

《廣韻》下江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江切,𠀤音缸。 《爾雅·釋詁》降,落也。 《禮·曲禮》羽鳥曰降。 《釋文》降,戸江反。  又《爾雅·釋言》降,下也。 《書·堯典》釐降二女于嬀汭。 《禹貢》桑土旣蠶,是降丘宅土。 《又》北過降水。 《水經注》鄭註尚書,北過降水,云:降,下江反,聲轉爲共。今河內北共山,淇水共水出焉,東至魏郡黎陽,入河,近所謂降水也。周時國於此地者,惡言降,故攺爲共耳。  又《玉篇》降,伏也。 《春秋·莊八年》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  又《爾雅·釋天》降婁,奎婁也。 《註》奎爲溝瀆,故爲降。 《疏》孫炎云:降,下也。 《左傳·襄三十年》於是歲在降婁,降婁中而旦。 《註》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明。 《釋文》降,戸江反。○按集韻、類篇收入絳韻,作胡降切,非。  又《集韻》乎攻切,音䃔。下也。  又《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註》降,乎攻反。 《班固·北征頌》奉聖皇之明策,奮無前之嚴鋒。採伊吾之城壁,蹈天山而遙降。  又《唐韻正》古音洪,凡降下之降,與降服之降,俱讀爲平聲。故自漢以上之文無讀爲去聲者。 《詩·召南》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旣見止,亦旣覯止,我心則降。  又《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又》旣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飮,福祿來崇。 《左傳·哀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 《註》降,和同也。和同卽切降字,乃疾言徐言之別耳。 《楚辭·九歌》靈皇皇兮旣降,猋遠舉兮雲中。  又《天問》皆歸射𥷚而無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按降下之降今讀去聲,相沿已久,然唐韻正歷有明據,應從之。類篇降字無平聲,非。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巷切,音絳。 《玉篇》下也,落也,歸也。 《正韻》貶也。〇按降以去聲爲正音,自玉篇始。  又叶胡郞切,音杭。 《楚辭·九歌》靑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淪降。 《東方朔·七諫》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秋草榮其將實兮,微霜下而夜降。  又叶胡貢切,鴻去聲。 《郭璞·山海經巫咸贊》羣有十巫,巫咸所統。經技是𢯱,術藝是綜。采藥靈山,隨時登降。 《北齊·享廟樂章》彝斝應時,龍蒲代用。藉茅无咎,福祿攸降。  又叶餘亮切,音漾。 《習鑿齒燈詩》煌煌問夜燈,修修樹閒亮。燈隨風煒𤍞,風與燈升降。  又叶覃韻。 《梁鴻·適吳詩》遊舊邦兮遐征,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按諸韻書無叶覃韻者,存俟考証。

『款』

《唐韻》《韻會》《正韻》苦管切。 《集韻》苦緩切,𠀤音窾。 《說文》意有所欲也。 《徐鉉曰》𡪡塞也。意有所欲而猶塞,款款然也。 《謝靈運詩》語往實款然。 《註》款然,謂如其所欲。  又《博雅》誠也,愛也。 《楚辭·卜居》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註》悃悃款款,志純一也。 《後漢·卓茂魯恭傳贊》卓魯款款,情慤德滿。 《註》款款,忠誠也。  又叩也,求通也。 《晏子·雜篇》前驅款門。 《史記·商君傳》由余聞之,款關請見。 《太史公自序》重譯款塞。  又至也。 《張衡·西京賦》繞黃山而款牛首。  又留也。 《謝靈運詩》斷絕雖殊念,俱爲歸慮款。  又款曲,猶委曲也。 《後漢·光武紀》諸母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言,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 《謝靈運詩》辛勤風波事,款曲洲渚言。  又科也。今章疏言列款,謂科條列之。  又誌也。 《史記·封禪書》汾陽得鼎,鼎大異於衆鼎,文鏤無款識。 《前漢·郊祀志》鼎細小,又有款識。 《註》師古曰:款,刻也。識,記也。 《張世南·游宦記聞》款謂隂字,是凹入者。識謂陽字,是挺出者。 《博古圖》款在外,識在內。夏器有款無識,商器無款有識。  又空也。 《莊子·達生篇》款啓寡聞之夫。 《註》款,空也。啓,開也。如空之開,所見小也。 《爾雅·釋器》鼎款足者謂之鬲。 《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也。索隱曰:款者,空也。言其足中空也。而郭氏云鼎曲脚者,以款訓曲,故云曲脚。  又與窾同。 《史記·太史公自序》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廼不生。 《前漢·司馬遷傳》作款。  又緩也。 《後漢·馬援傳》乗下澤車,御款段馬。 《註》款,猶緩也。言形段遲緩也。 《杜甫詩》點水蜻蜒款款飛。  又水名。在宜陽。 《水經注》款水有二源,並發而川逕引,謂之大款水也,合而東南入於洛。  又款冬,花名。 《董仲舒·答雨雹問》葶藶死於盛夏,款冬花於嚴寒。 《急就篇註》款東卽款冬,亦曰款涷,以其凌寒叩冰而生,故爲此名。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人名。曹有公子款時。杜預讀。 《說文》作㱁。或从柰作歀。 《玉篇》俗作𣢾。○按舊註引款乃櫓聲,不知欸乃之欸本从矣从欠,音倚亥切,乃相應之聲,與款無取義,乃俗誤書耳。今訂正。詳七畫欸字註。𡪡字原从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