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洛受图


   拜 洛水 ,受图箓。帝王伪托君权神授的一种手段。《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垂拱 四年﹞五月庚申,得‘宝图’於 洛水 ……﹝十二月﹞己酉,拜 洛 受图。”参见“ 拜洛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ài luò shòu tú
成语简拼 blst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拜 洛水 ,受图箓。帝王伪托君权神授的一种手段。《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垂拱 四年﹞五月庚申,得‘宝图’於 洛水 ……﹝十二月﹞己酉,拜 洛 受图。”参见“ 拜洛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年。~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 姓。

〔~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又叫北洛河。 〔~水〕水名,源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古作“雒”。

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接~。感~。~精。~权。~托。~降。~益。~业(a.跟随老师学习;b.学生对老师自称)。~教。~领。~聘。~理。 忍耐某种遭遇:忍~。~苦。~制。~窘。~累(受到劳累)。 遭到:遭~。~害。~挫。~屈。~辱。~阻。 适合,中:~吃。~看。~听。~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拜』

《唐韻》博怪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怪切,𠀤擺去聲。𢷎字重文。 《說文》楊雄說,拜,从兩手下也。 《禮·郊特牲》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疏》拜者,是服順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註》稽首,頭至地也。頓首,頭叩地也。空首,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后稽顙。凶拜,稽顙而后拜。奇讀爲奇偶之奇,謂一拜也。褒讀爲報,再拜是也。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振動,戰栗變動之拜也。 《詩詁》一,稽首,謂下首至地稽留乃起。二,頓首,謂下手置首於地卽起。三,空首,謂下手首不至地。四,振動,謂恐悚迫蹙而下手。五,吉拜,謂雍容而下手。七,奇拜,謂禮𥳑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又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 《𥠇天子傳》膜拜而受。  又《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 《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又朝廷授官曰拜。 《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 《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又屈也。 《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拜蔏藋。 《註》疑卽商陸。本作𢷎。 《六書正譌》又作𢫶。

『洛』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𠀤音落。 《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  又水名。 《書·禹貢》伊洛瀍澗。 《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 《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  又雍州之浸。 《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 《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 《註》洛出懷德。  又蜀有洛水。 《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 《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  又東海郡有洛水。 《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又洛陽,地名。 《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爲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𠀤置。明屬河南府。  又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  又洛洛,水溜下之貌。 《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 《註》淫與瑤同。  又與絡同。 《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 《註》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  又《韻補》叶盧谷切,音祿。 《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 《類篇》通作雒。○按《周禮註》,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爲雒。魏復攺雒爲洛。

『受』

《唐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𠀤音壽。 《說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 《易·旣濟》實受其福。 《詩·大雅》受天之祜。  又承也。 《李適之法觀禪師𥓓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又盛也。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又容納也。 《論語》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 《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𠋫切。○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又叶音暑。 《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 《韻會》毛氏曰:从𠬪从冖。俗或作𤓾,非。𤓾音胡到切,下从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