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邓禹 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位至三公。见《后汉书·邓禹传》衮,古代上公所服,借指三公。后因以“拜衮之岁”指二十四岁。《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 袁淑 尝诣 义康 , 义康 问其年。答曰:‘ 邓仲华 拜衮之岁。’”亦作“ 拜衮年 ”。
东汉 邓禹 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位至三公。见《后汉书·邓禹传》衮,古代上公所服,借指三公。后因以“拜衮之岁”指二十四岁。《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 袁淑 尝诣 义康 , 义康 问其年。答曰:‘ 邓仲华 拜衮之岁。’”亦作“ 拜衮年 ”。
《后汉书.邓禹传》载:东汉 邓禹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位至三公。衮,古代上公所服,借指三公。后因以“拜衮之岁”指二十四岁。《南史.宋彭城王义康传》:“袁淑尝诣义康,义康问其年。答曰:‘邓仲华拜衮之岁。’”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年。~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 姓。
古代君王等的礼服:~服。~衣。~冕。华~(色彩绚丽的官服)。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唐韻》博怪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怪切,𠀤擺去聲。𢷎字重文。 《說文》楊雄說,拜,从兩手下也。 《禮·郊特牲》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疏》拜者,是服順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註》稽首,頭至地也。頓首,頭叩地也。空首,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后稽顙。凶拜,稽顙而后拜。奇讀爲奇偶之奇,謂一拜也。褒讀爲報,再拜是也。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振動,戰栗變動之拜也。 《詩詁》一,稽首,謂下首至地稽留乃起。二,頓首,謂下手置首於地卽起。三,空首,謂下手首不至地。四,振動,謂恐悚迫蹙而下手。五,吉拜,謂雍容而下手。七,奇拜,謂禮𥳑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又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 《𥠇天子傳》膜拜而受。 又《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 《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又朝廷授官曰拜。 《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 《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又屈也。 《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拜蔏藋。 《註》疑卽商陸。本作𢷎。 《六書正譌》又作𢫶。
『衮』《唐韻》《集韻》𠀤古本切,音滚。天子服也。 《正韻》龍衣法服也。 《說文》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幅,一龍蟠阿上向。 《詩·豳風》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周禮·天官·司服》享先王,則袞冕。 《註》兗,龍衣也。 《儀禮·覲禮》天子袞冕負斧扆。 《註》袞衣者,裨之上也。 又與卷通。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 《註》卷,俗讀也,其通則曰袞。 又袞袞。 《晉書·王戎傳》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 又《韻會》亦作裷。 《荀子·富國篇》天子袾裷衣冕。 與袞同。 《篇海》與衮同。○按《說文》衮,从衣公聲。 《廣韻》《集韻》𠀤作衮。《干祿字書》以袞爲正,以衮爲通。今依《說文》。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