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三撇四


   装模作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á sān piē sì
成语注音 ㄋㄚˊ ㄙㄢ ㄆ一ㄝ ㄙˋ
成语简拼 nsps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装模作样。



成语示例


要跟我~的,我要看你的实际行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手取,握在手里:~笔。~枪。 掌握,把握:~主意。~权。~手。 挟(xié)制:~捏(故意刁难人,要挟人)。~大(自以为比别人强,看不起人,摆架子)。 侵蚀,侵害:让药水~白了。 逮捕,捉:~获。擒~。~问。 攻下,占领:一定要把敌人的碉堡~下来。 介绍,引出对象,相当于“把”:我~你当亲人看待。 介词,引出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相当于“用”:~笔来写。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丢开,抛弃:~开。~弃。 由液体表面舀取:熬粥时把沫儿~掉。

平着向前扔:~手榴弹。 汉字笔形之一,由上向左而斜下。 像汉字的撇形的:~嘴。两~黑眉。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拿』

俗拏字。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撇』

《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蔑切。同撆。見上(撆字)註。 《前漢·揚雄甘泉賦》浮蔑蠓而撇天。 《註》撇,猶拂也。 《王褒·洞簫賦》聯綿彯撇,生微風兮。  又書法有撇。 《書·法離鉤》長撇須迅其鋒。  又《正韻》必弊切,音閉。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匹裔切,潎去聲。摽也。  又《集韻》必結切,閉入聲。揎衣也。

『四』

《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