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事类情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ǐ shì lèi qíng
成语注音 ㄓˇ ㄕˋ ㄌㄟˋ ㄑ一ㄥˊ
成语简拼 zsl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指事類情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成语示例


梅村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究转如意。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成语典故

类:类比。指明事理,类比物情。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梅村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 并列 类,类比。阐述事理,譬喻情状。语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清·赵翼《瓯北诗话·吴梅村诗》:“梅村诗有不可及者二: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又究转如意。”△多用于言论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意向针对:~标。~定。 古同“旨”,意义,目的。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职业: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服侍:~父母。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群。~别。~书。分~。人~。 相似,好像:~似。~同。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指』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 《說文》手指也。 《易·說卦》艮爲指。 《疏》取其執止物也。 《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 《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 《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又《廣韻》斥也。 《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又示也。 《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又《增韻》指麾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直指,官名。 《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又與旨恉通。意向也。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 《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又歸趣也。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 《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又美也。 《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

『事』

《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𠀤音示。大曰政,小曰事。 《廣韻》使也,立也,由也。 《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註》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 《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 《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𠀤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 《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叶詩紙切,音始。 《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又叶疎語切,書上聲。 《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叶常御切,音樹。 《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类』

《五音篇海》與類同。詳頁部類字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遂切,音戾。 《爾雅·釋詁》善也。 《詩·大雅》克明克類。 《箋》類,善也。勤施無私曰類。 《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傳》類,善也。  又《玉篇》種類也。 《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  又《繫辭》方以類聚。  又比也。 《禮·學記》知類通達。 《註》知事義之比也。  又《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 《註》類謂比式。 《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  又《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 《註》隨所能。  又肖似也。 《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類見。 《註》代父受國。類,猶象也。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  又祭名。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詩·大雅》是類是禡。 《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 《鄭註》類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又《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 《疏》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  又《山海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又《爾雅翼》載兩類曰𦝭類、奇類,卽兩體自爲牝牡者。𦝭與膟同。  又國名。 《後漢·西域傳》有蒲類國。  又姓。 《史記·梁孝王世家》類犴反。 《正字通》宋類演,福州寧德尉。  又《集韻》盧對切,音壘。偏也。 《左傳·昭十六年》𠛬之頗類。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似也。 《曹植·七啟》麗草交植,殊品詭類。綠葉朱榮,熙天曜日。 《說文》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

『情』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