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么挑六


   挑剔,找差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āo yāo tiāo liù
成语注音 ㄊ一ㄠ 一ㄠ ㄊ一ㄠ ㄌ一ㄡˋ
成语简拼 tytl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挑麼挑六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挑剔,找差错。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并列 形容好挑剔,找差错、缺点。《红楼梦》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多用于挑剔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土。~夫(旧时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挑的东西:~担。 挖取:~荠菜。 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一~儿白菜。 选,拣:~选。~拣。~剔。~肥拣瘦。 古同“佻”,佻达。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起帘子。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打。 拨弄,引动:~拨。~动。~头。

同“幺”。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土。~夫(旧时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挑的东西:~担。 挖取:~荠菜。 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一~儿白菜。 选,拣:~选。~拣。~剔。~肥拣瘦。 古同“佻”,佻达。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起帘子。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打。 拨弄,引动:~拨。~动。~头。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挑』

《唐韻》吐彫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𠀤音祧。 《說文》撓也。一曰摷也。  又器名。 《儀禮·有司徹》二手執挑𠤎枋,以挹湆,注于疏七。 《註》挑謂之歃,讀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語也。 《釋文》湯堯反,又他羔反。  又與佻通。偸薄也。 《荀子·彊國篇》其服不挑。  又《增韻》杖荷也。俗謂肩荷曰挑。  又取也。今揀選人物亦謂之挑。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了切,音窕。引也,撥也。 《博雅》疾也。一曰弄也。 《史記·項羽紀》願與漢王挑戰,决雌雄。 《註》擿嬈敵求戰,古謂之致師。 《前漢·司馬相如傳》卓王孫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 《註》寄心於琴聲,以挑動之也。 亦與誂通。誘也,戲也。  又《正韻》土了切,祧上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徒弔切,與掉同。振也搖也。  又《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 《詩·鄭風》挑兮達兮。 《毛傳》往來相見貌。 《朱傳》挑,輕儇跳躍之貌。  又抒物之器。或作抭。  又《集韻》田聊切,音條。撓挑也。一曰攪也。 《莊子·大宗師》登天游霧,撓挑無極。 《註》宛轉循環貌。 或作㨄。

『么』

《韻會》俗幺字。 《唐韻》亡果切《集韻》《韻會》毋果切《正韻》忙果切,𠀤音𣋟。 《玉篇》幺麽,細小。 《廣雅》微也。  又一作䯢。 《班彪·王命論》幺䯢不及數子。 《註》細小曰䯢。  又《集韻》《韻會》𠀤眉波切,音摩。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義𠀤同。 《正字通》下从幺。俗作么,誤。麽。

『挑』

《唐韻》吐彫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彫切,𠀤音祧。 《說文》撓也。一曰摷也。  又器名。 《儀禮·有司徹》二手執挑𠤎枋,以挹湆,注于疏七。 《註》挑謂之歃,讀如或舂或抭之抭字。或作挑者,秦人語也。 《釋文》湯堯反,又他羔反。  又與佻通。偸薄也。 《荀子·彊國篇》其服不挑。  又《增韻》杖荷也。俗謂肩荷曰挑。  又取也。今揀選人物亦謂之挑。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徒了切,音窕。引也,撥也。 《博雅》疾也。一曰弄也。 《史記·項羽紀》願與漢王挑戰,决雌雄。 《註》擿嬈敵求戰,古謂之致師。 《前漢·司馬相如傳》卓王孫有女文君,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 《註》寄心於琴聲,以挑動之也。 亦與誂通。誘也,戲也。  又《正韻》土了切,祧上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徒弔切,與掉同。振也搖也。  又《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 《詩·鄭風》挑兮達兮。 《毛傳》往來相見貌。 《朱傳》挑,輕儇跳躍之貌。  又抒物之器。或作抭。  又《集韻》田聊切,音條。撓挑也。一曰攪也。 《莊子·大宗師》登天游霧,撓挑無極。 《註》宛轉循環貌。 或作㨄。

『六』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𠀤音陸。 《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 《玉篇》數也。 《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又國名。 《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 《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 《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又叶錄直切,音近力。 《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