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胸突肚


   突:凸出。挺起肚皮,形容威武雄壮而傲慢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ǐng xiōng tū dù
成语注音 ㄊ一ㄥˇ ㄒㄩㄥ ㄊㄨ ㄉㄨˋ
成语简拼 txt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挺胷突肚
成语英文 belly(tough sturdy and very corky)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突:凸出。挺起肚皮,形容威武雄壮而傲慢的样子。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忽然进来了怒目横眉、挺胸突肚的一群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笔直,突出:笔~。~进。~拔。~立。~秀。~括(guā)(衣服、衣料等平整)。~劲(jìng )。 伸直,凸出:~直。~起腰。 支撑:~节(坚持节操)。 很:~好。~香。 量词,用于挺直物:一~机关枪。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脯。~膛。~腔。~口。~骨。~椎。~膜。~怀(抱负、气量)。~襟(同“胸怀”)。~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臆。~中有数(shù)。

忽然:~然。~现。~发。~变。~如其来。异军~起。~兀。 超出,冲破,猛冲:~破。~围。~出。 烟囱:曲~徙薪。灶~。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子。~胁。~皮。牵肠挂~(挂念,不放心)。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儿。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子。手指头~儿。

供食用的动物的胃:猪~子。羊~儿。烩~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挺』

《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𠀤音艇。讀若庭上聲。 《說文》拔也。 《廣韻》挺出也。 《吳語》挺鈹搢鐸。 《前漢·師丹傳》挺力田。 《註》特拔異力田之人,優寵之也。 《晉書·宣帝紀論》以天挺之資,應期受命。  又直持也。  又寬也。 《禮·月令》仲夏挺重,囚益其食。  又引也。 《前漢·劉屈氂傳》挺身逃亡其印綬。 《註》獨引身而逃難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膠東國挺縣。  又《集韻》《韻會》𠀤他頂切,音珽。讀若㕔上聲。直也。 《左傳·襄五年》周道挺挺,我心扃扃。 《前漢·蓋寬饒傳》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詘。  又荔挺,香草名。 《禮·月令》仲冬荔挺出。 《註》馬䪥也。  又與脡通。 《儀禮·鄕飮酒禮》薦脯五挺。 《註》挺猶膱也。  又《唐韻》特丁切《集韻》《正韻》唐丁切,𠀤音庭。挺縣別音。  又《集韻》丈梗切,棖上聲。亦直也。

『胸』

《正字通》同胷。

『突』

《廣韻》《韻會》陀骨切《集韻》他骨切,𠀤音葖。 《揚子·方言》江湘謂卒相見曰突。一曰出貌。 《詩·齊風》突而弁兮。  又觸也,欺也。 《任昉·致大司馬簫衍記室箋》府朝初建,俊賢翹首,維此魚目,唐突璵璠。  又穿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伐𨻰,宵突𨻰城。 《註》突,穿也。  又禿也。 《荀子·非相篇》孫叔敖突禿長左。 《註》謂短髮可凌突人者。  又《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 《疏》植謂戸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爲之,又名傳。  又名突也。  又惡馬曰突。 《前漢·𠛬法志》以鞿而御駻突。 《註》突,惡馬。  又竈突。 《前漢·霍光傳》其竈直突。 《集韻》作堗。  又守城之門。 《後漢·竇融傳》公孫述令守突門。 《註》突門,守城之門。  又屈突,吐突,𠀤外國姓。  又《說略》雀自塞北來者,或名曰突厥。  又《集韻》他括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徒結切,音垤。犬從穴中暫出也。  又滑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王肅讀。  又《集韻》陁沒切,音揬。義同。  又《字彙補》都木切,音督。 《山東志》濟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樓之前。  又叶杜外切,音兌。 《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𤀰瀑噴味,犇遯碭突。

『肚』

《廣韻》當古切《集韻》《韻會》董五切,𠀤音賭。 《廣韻》腹肚。 《集韻》胃也。 《正字通》俗呼曰肚。 《博雅》𦞅謂之肚。  又《廣韻》《正韻》𠀤徒古切,音杜。義同。  又《正韻》獨故切,音覩。 《正字通》方音讀曰睹。 《韓愈詩》腸肚鎭煎煼。 《註》音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