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带回的东西很多。
明·冯梦龙《精忠旗·北朝复地》:“垂纛而入,转眼捆载而归。”
偏正 捆(稛)载,装满载。形容带回的东西很多。语出《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橐(tuó)而入,捆载而归。”明·冯梦龙《精思旗·北朝复地》:“南朝可痛悲,譬取之于寄,手到擒回。垂橐而入,转眼~。”△褒义。用于形容得益很多。→满载而归 满车而归 左右采获 ?空空如也 铩羽而归 一无所得
把散的东西用绳扎起来:~扎。~绑。 量词,指捆在一起的东西:一~铅笔。
年;岁:千~难逢。三年两~。 记录;刊登;描绘:记~。连~。转~。
装,用交通工具装:~客。~货。~重。~体。装~。满~而归。 充满:怨声~道。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歌~舞。 姓。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本切,音閫。齊等也。 《孟子》捆屨織席。 《註》捆猶叩㧻也。欲使堅,故叩之。 《詩·大雅》室家之壼。 《箋》壼之言捆也。 《疏》捆逼而密緻也。 又《集韻》苦悶切,音困。義同。 《儀禮·大射儀》旣拾,取矢捆之。劉昌宗讀。或譌作梱。 又胡昆切,音䰟。與㨡同。 又《玉篇》取也,抒也,纂組也。
『而』《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