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贼捉脏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ō zéi zhuō zàng
成语注音 ㄓㄨㄛ ㄗㄟˊ ㄓㄨㄛ ㄗㄤˋ
成语简拼 zzzz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捉賊捉髒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朝胡太初《昼帘绪论 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成语典故

宋朝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污秽;不干净:~衣服。~话。

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内~。五~六腑。心~。肾~。肺~。~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捉』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捉』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