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物。~款。~证。追~。退~。人~俱在。分~。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阴险,虚伪,狡诈:~人。~狡。~刁。~佞。~雄。~智(为非作歹的心计)。藏(cáng )~。 不忠于国家或自己一方的人:~细。内~。 男女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淫。强~(亦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如“~~民意”)。通~。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偶,与“单”相对:~数。~号。 加倍的:~料。~份。 姓。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捉』《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捉』《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奸』《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𠀤音干。 《說文》犯也。 《增韻》犯非禮也。 《玉篇》亂也。 《左傳·成十三年》奸絕我好。 《前漢·溝洫志》使神人各得其所,而不相奸。 又《集韻》居顏切,音菅。私也,僞也。 又與干通。 《莊子·天運篇》以奸者七十二君。 《史記·齊世家》尚以漁釣奸周。 又讀若堅。 《史記·龜筴傳》寒氣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 《廣韻》古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顏切,𠀤音菅。 《說文》私也。一曰詐也,淫也。 《書·舜典》𡨥賊姦宄。 《註》劫人曰𡨥,殺人曰賊,在外曰姦,在內曰宄。 《禮·樂記》政以一其行,𠛬以防其姦。 《管子·君臣篇》止詐拘姦,厚國之道也。 《張衡·西京賦》禁禦不若,以知神姦。魑魅罔兩,莫能逢旃。刪天韻本通。 《字彙》叶音堅,非。 又高麗用中國書,獨以姦爲好字,好爲姦字。見《正字通》。
『捉』《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双』《韻會》雙,俗作双,非。 《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𠀤音䉶。 《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 《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 《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又《玉篇》偶也。 《詩·齊風》冠綏雙止。 《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又獸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 《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又鳥名。 《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又《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又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又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又《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又叶所終反。 《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