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贼见赃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ō zéi jiàn zāng
成语注音 ㄓㄨㄛ ㄗㄟˊ ㄐ一ㄢˋ ㄗㄤ
成语简拼 zzj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捉賊見贜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近义词



成语示例


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三折:“常言道:'捉贼见脏,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


成语典故

元·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三折:“常言道:‘捉贼见脏,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物。~款。~证。追~。退~。人~俱在。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捉』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