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指桑骂槐。《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又每日间限定 石小姐 要做若干女工鍼指还他。倘手迟脚慢,便去捉鸡駡狗,口里好不乾净。”《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徐氏 心中一发痛恨,自此日逐寻事聒噪,捉鸡駡狗。”
犹指桑骂槐。《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又每日间限定 石小姐 要做若干女工鍼指还他。倘手迟脚慢,便去捉鸡駡狗,口里好不乾净。”《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徐氏 心中一发痛恨,自此日逐寻事聒噪,捉鸡駡狗。”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用粗話、惡意的話侮辱或斥責別人。也作“罵”。《篇海類編•鳥獸類•馬部》:“駡,與罵同。” 增益。也作“䧞”。《方言》:‘䧞,益也。’郭璞音駡,謂增益也。《廣韻•禡韻》:‘䧞,增益也;又巧也。’此云‘飾䧞’,謂飾之益巧也。”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狗和猪)。~刨(páo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唐韻》《集韻》《韻會》𠀤側角切,莊入聲。 《說文》搤也。一曰握也。 《廣韻》捉搦也。 《前漢·王褒傳》周公躬吐捉之勞。 《註》一飯三吐飡,一沐三捉髮。 《蜀志·趙雲傳註》先主捉手而別。 又《增韻》捕也。 《釋名》促也。使相促及也。 又《唐書·兵志》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
『駡』《廣韻》莫霸切《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𠀤音禡。 《玉篇》詈也。 又《廣韻》莫下切《集韻》母下切,𠀤音馬。義同。 《正字通》按六書本作傌,通作𦋻,俗作罵。駡載馬部,罵別載网部,此字彙編次之誤,今仍之。
『狗』《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𠀤音苟。 《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聲。 《爾雅·釋畜》未成毫,狗。 《註》狗子未生㲦毛者。 《又》尨,狗也。 《易·說卦》艮爲狗。 《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崙狗國。 《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爲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爲狗,生女爲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鴗,天狗。 《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爲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 《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爲衣𥛑,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爲袴。 又溪狗,蟲名。 《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㵎𤰞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遊蠱。 又草名。 《爾雅·釋草》蘻,狗毒。 《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 《齊語》以燕爲主,反其㑴地,柴夫吠狗。 《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𨙊瑗史狗。 又姓。 《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㺃。荀子,曾不如相雞㺃之可以爲名也。 《埤雅》狗从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𠋫切,音詬。本作𧲿。熊虎子名。或作豿。 《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 《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 《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