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脚捏手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iē jiǎo niē shǒu
成语注音 ㄋ一ㄝ ㄐ一ㄠˇ ㄋ一ㄝ ㄕㄡˇ
成语简拼 njn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揑脚揑手
成语英文 walk on tiptoe(walk with light steps)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成语典故

同“捏手捏脚①”。《水浒传》第三一回:“〔武松〕径踅到鸳鸯楼胡梯边来,捏脚捏手,摸上楼来。” 见“捏手捏脚”。《水浒传》20回:“唐牛儿~,上到楼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用手指把软的东西做成一定的形状:~饺子。~面人儿。 假造,虚构:~造。~陷。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用手指把软的东西做成一定的形状:~饺子。~面人儿。 假造,虚构:~造。~陷。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捏』

《唐韻》奴結切《集韻》《韻會》乃結切,𠀤音涅。捺也,搦也。 《增韻》捻聚也。

『脚』

《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 《釋名》脚,却也。以其坐時却在後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脚脛也。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脚。 《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或作脚。 《釋名》却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 《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 《註》郭璞曰:腳掎足。 《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

『捏』

《唐韻》奴結切《集韻》《韻會》乃結切,𠀤音涅。捺也,搦也。 《增韻》捻聚也。

『手』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