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难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uān qū fù nàn
成语注音 ㄐㄨㄢ ㄑㄨ ㄈㄨˋ ㄋㄢˋ
成语简拼 jqf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捐軀赴難
成语英文 prefer death to disgrace(die for the cause of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躯:身体。指舍弃生命,奔赴国难。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捐躯赴难。”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成语典故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捐献身躯,奔赴国难。《西湖佳话.三生石迹》:“有一虎将,系京洛人,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捐躯赴难。”《明史.伍文定传》:“非真有捐躯赴难之义,戮力报主之忠,孰肯甘虀粉之祸,从赤族之诛,蹈必死之地,以希万一难冀之功乎!”亦作“捐躯济难”。《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连动 愿奉献生命,全力拯救国家危难。《西湖佳话·三生石迹》:“有一虎将,系京洛人,姓李名恺,率师拒敌,报国尽忠,~。”△常用于写人为国献身的高尚行为。→捐躯济难 ?贪生怕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舍弃,抛弃:~弃。~生。~躯。 献助:~资。~献。~助。募~。 旧时献钱得官职:~官。~纳。 赋税的一种:车~。房~。

往,去:~京。~会。~任。~约。~宴。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战。~敌(加入对敌作战)。~难(nàn )。~义。 古同“讣”,讣告。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捐』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𠀤音沿。 《說文》弃也。 《前漢·竇嬰傳》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  又《增韻》除去也,損也。 《史記·吳起傳》捐不急之官。  又病死曰捐瘠。 《列子·楊朱篇》生相憐,死相捐。  又《正韻》于權切,音員。義同。  又叶于倫切,音筠。 《陸雲詩》靑雲方乗,芳餌可捐。達觀在一,萬物自賔。

『赴』

《廣韻》《集韻》《韻會》𠀤芳遇切,音仆。 《爾雅·釋詁》赴,至也。 《疏》趨而至也。 《說文》趨也。 《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 《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  又《韻補》叶直祜切。 《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