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腹轩渠


   渠:通“举”;轩渠:形容笑的样子。形容笑得难以控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ěng fù xuān qú
成语注音 ㄆㄥˇ ㄈㄨˋ ㄒㄨㄢ ㄑㄨˊ
成语简拼 pfx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捧腹軒渠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渠:通“举”;轩渠:形容笑的样子。形容笑得难以控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蓟子训传》:“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


成语典故

轩:高。渠:通“举”。轩渠:原谓幼儿高举两手欲就父母,后也形容笑貌。谓捧腹大笑。《后汉书.蓟子训传》:“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昙秀来海上,见东坡出黔安居士草书一幅,问此书如何,东坡云:‘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吾于黔安亦云然。他日黔安见之,当捧腹轩渠也。’” 并列 轩,高。渠,通“举”。轩渠,原指幼儿高举双手欲就父母,后用以形容大笑的样子。语本《后汉书·蒯子训传》:“儿识父母,轩渠笑悦。”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昙秀来海上,见东坡,出黔安居士草书一幅,问此书如何,东坡云: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吾于珍安亦云然 他日,黔安见之,当~也。”△多用于表现笑态。 →仰天大笑 ?埋头痛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两手托着:~心(用手捂住胸,喻拙劣的模仿)。~日。~读(敬辞,读别人的文章等)。~腹大笑。 量词,用手能捧的东西:一~红枣。 奉承或代人吹嘘:~场。吹~。~哏。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道(亦指途径,门路)。沟~。 大:~帅。~魁(首领)。 方言,他:~侬(他,他们)。~辈。 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通“讵”。相当于“岂”、“哪里”。“掾部~有其人乎?”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捧』

《唐韻》《韻會》敷唪切《集韻》撫勇切,𠀤豐上聲。兩手承也。  又掬也。或作𢪋。  又《集韻》父勇切,縫上聲。承也。與奉同。  又《集韻》符容切,音逢。奉也。與捀同。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渠』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𠀤音蕖。 《說文》水所居也。 《禮·曲禮》溝渠必步。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又渠渠,勤也。 《詩·秦風》夏屋渠渠。 《箋》渠渠,猶勤勤也。 《註》深廣貌。  又大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又樂章名。 《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 《註》納夏一名渠。  又漸也。 《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 《註》渠,漸也。  又軒渠,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又俗謂他人爲渠儂。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 《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 《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又犀渠,甲名。  又楯也。 《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 《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別作蕖。  又姓。 《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又《集韻》其據切,音遽。與詎同。 《字林》未知詞也。 《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又與遽通。 《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又《正韻》臼許切,音巨。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