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菁撷华


   掇:拾取;菁:精华。撷:摘取。选取事物的精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ō jīng xié huá
成语注音 ㄉㄨㄛ ㄐ一ㄥ ㄒ一ㄝˊ ㄏㄨㄚˊ
成语简拼 djxh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掇菁擷華
成语英文 gather remarkable passages and cull model sentenc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掇:拾取;菁:精华。撷:摘取。选取事物的精华。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文选》主于修辞,一知半解文章家有偏霸也;《文粹》掇菁撷华,迹选之鼓吹;《文鉴》主于政事,意不在文。”


成语典故

掇:拾取。撷:摘取。谓选取精华。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上》:“前代古文之选,《昭明文远》、《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为最著,《文选》主于修辞,一知半解,文章家之有偏霸也;《文萃》掇菁撷华,亦《选》之鼓吹;《文鉴》主于政事,意不在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拾取;摘取:~拾。~弄。 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韭菜的花:“秋韭冬~”。 古代指“芜菁”(即“蔓菁”)。 华丽:“丽服扬~”。 水草:“唼喋~藻”。

摘下,取下:采~。 用衣襟兜东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剟。讀若朵入聲。 《說文》拾取也。 《增韻》採也。 《易·訟卦》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疏》若手拾掇物然。 《詩·周南》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史記·張儀傳》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 《註》索隱曰:掇音都活反,謂焚燒而侵掠也。焚杅音煩烏,謂焚蹂而牽掣也。  又《唐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𠀤音輟。義同。  又《韻補》叶昌悅切,音啜。 《魏武帝·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又《集韻》朱劣切,音拙。與𠭴同。短也。  又《史記別註》楊愼曰:掇,馬箠也。杅,糞箕也。𠀤存備考。

『菁』

《唐韻》子盈切《集韻》《類篇》咨盈切,𠀤音精。 《說文》韭華也。 《張衡·南都賦》秋韭冬菁。 《註》廣雅曰:韭,其華謂之菁。  又菁茅。 《書·禹貢》包匭菁茅。 《管子·輕重丁》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又蔓菁。 《周禮·天官》醢人菁菹。 《註》菁,蔓菁也。  又蕪菁,《後漢·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  又菁,華英也。 《張衡·西京賦》麗服颺菁。  又《集韻》倉經切,音靑。菁菁,花盛貌。 《詩·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又地名。 《謝靈運·山居賦》三菁五奧。 《自註》三菁,在太平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