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获取高官显位。青、紫,古时公卿的服色。
《歧路灯》第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
源见“取青拾紫”。谓获取高官显位。《歧路灯》五二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掇青拾紫,我问你,至今功名如何?” 并列 青、紫,汉时公卿所佩或青或紫的绶带。指获取官位。《歧路灯》52回:“况你颇有聪明,实指望~,我问你,至今功名何如?”△用于谋取功名方面。
拾取;摘取:~拾。~弄。 用双手拿(椅子,凳子),用手端。
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万古长~(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 绿色的东西:踏~。~黄不接。 靛蓝色:靛~。~紫。~出于蓝,胜于蓝。 黑色:~布。~线。~衫。~衣。 喻年轻:~年。~春。~工。 竹简:~简。~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
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收,敛,整理:收~。~掇。 “十”的大写。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古同“涉”,历,经由:~级而上。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红。~铜。~外线。~药水。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衣。~书(a.道经;b.皇帝诏书)。~诰(帝王诏令)。~台(神仙、帝王所居)。~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绶。~垣(皇宫)。~阙。~光阁。~禁城。~袍金带。 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括切,音剟。讀若朵入聲。 《說文》拾取也。 《增韻》採也。 《易·訟卦》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疏》若手拾掇物然。 《詩·周南》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史記·張儀傳》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 《註》索隱曰:掇音都活反,謂焚燒而侵掠也。焚杅音煩烏,謂焚蹂而牽掣也。 又《唐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𠀤音輟。義同。 又《韻補》叶昌悅切,音啜。 《魏武帝·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又《集韻》朱劣切,音拙。與𠭴同。短也。 又《史記別註》楊愼曰:掇,馬箠也。杅,糞箕也。𠀤存備考。
『拾』《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十。 《說文》掇也。 《廣韻》收也,斂也。 《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 《註》猶拾汁,終不可得。 《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又《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又拾遺,官名。 《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又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 《詩·小雅》決拾旣佽。 《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又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又《集韻》《正韻》𠀤極葉切,音笈。更也。 《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 《疏》賔主更遞而投也。 《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 《疏》遞取弓矢也。 又《集韻》《韻會》𠀤極業切,音跲。義同。 又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𠀤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紫』《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𠀤音呰。 《說文》帛靑赤色。 《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郉昺疏》紫,北方閒色。 《又》惡紫之奪朱也。 《何晏註》紫,閒色之好者。 又水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 《註》文穎曰:西河穀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同孳。 《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 《註》紫,與孳同。柔弱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