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形容品评优劣好坏。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文章,掎摭利病。”
拖住,牵引:~止(从后截获)。~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发射:“机不虚~”。 古同“倚”,支撑。
拾取,摘取:~拾。采~。
好处,与“害”“弊”相对:~弊。~害。~益。~令智昏。兴~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己。~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顺~。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刃。~刀。~剑。~落。~口巧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息。~率(lǜ)。一本万~。 姓。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 缺点,错误:语~。通~。弊~。 损害,祸害:祸国~民。 不满,责备:诟~。 烦躁,担忧:“郑人~之”。
《唐韻》居綺切《集韻》《韻會》舉綺切,𠀤羈上聲。 《說文》偏引也。 《廣韻》牽一腳也。 《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爲媒而掎之。 《註》鳥來下則掎其腳。 《魯語》掎止晏萊焉。 《註》從後曰掎。 《前漢·班固敘傳》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 《註》掎,偏持其足也。 又發也。 《班固·西都賦》機不虛掎。 又《正韻》居里切,音几。義同。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宜切,音羈。亦偏引也。 又古音讀若哿。 《音學五書》古音居我反,後人誤入四紙韻。 《詩·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又《正字通》掎,居何切,讀若柯。扡,䚽何切,𠀤古音也。◎按詩釋文掎,寄彼反。 又疏云:掎者,倚也,以物掎其巓峰也。音義亦从紙韻。 又《集韻》隱綺切,音倚。掎匜,不正也。與𢷔同。
『摭』《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石切。拓字重文。 《說文》拓或从庶。 《揚子·方言》取也,𨻰宋之閒曰摭。 《禮·禮器》有順而摭也。 《疏》猶拾取也。 《儀禮·有司徹》乃摭于魚腊俎。 《註》今文摭爲揲。 《前漢·司馬遷傳贊》至於采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 又施隻切,音釋。亦與拓同。𠀤見拓字註。 又職略切,音灼。義同。 本作摭。摭字原从𢉙作。𢉙,庶本字。
『利』《唐韻》《集韻》《韻會》力至切《正韻》力地切,𠀤音詈。 《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 《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又《廣韻》吉也,宜也。 《易·賁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 《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 《註》利猶貪也。 又《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 《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 《註》利,滑密也。 又州名。 《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 《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又《韻補》叶音棃。 《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病』《唐韻》《集韻》《正韻》𠀤皮命切,音寎。 《說文》疾加也。 《玉篇》疾甚也。 《釋名》病,𠀤也。𠀤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又《廣韻》憂也。 《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 《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又苦也。 《書·呂𠛬》人極于病。 《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 《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又恨也。 《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 《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又困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 《註》病謂罪咎之。 《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又辱也。 《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註》詬病,猶恥辱也。 又短也。 《晉語》公曰:舅所病也。 《註》病,短也。 又病,坊閒曹也。 《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又《韻補》叶被旺切,音傍。 《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