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裳连袂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ǐ cháng lián mèi
成语注音 ㄐ一ˇ ㄔㄤˊ ㄌ一ㄢˊ ㄇㄟˋ
成语简拼 jcl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掎裳連袂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靓妆,继日而~;鲜车怒马,凌晨而结辙并駈。 宋·刘从乂《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拖住,牵引:~止(从后截获)。~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发射:“机不虚~”。 古同“倚”,支撑。

〔~~〕光明。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衣~〕衣服。

衣袖,袖口:张~(张开衣袖)。联~(手拉着手,结伴)。分~(离别)。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掎』

《唐韻》居綺切《集韻》《韻會》舉綺切,𠀤羈上聲。 《說文》偏引也。 《廣韻》牽一腳也。 《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爲媒而掎之。 《註》鳥來下則掎其腳。 《魯語》掎止晏萊焉。 《註》從後曰掎。 《前漢·班固敘傳》秦失其鹿,劉季逐而掎之。 《註》掎,偏持其足也。  又發也。 《班固·西都賦》機不虛掎。  又《正韻》居里切,音几。義同。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宜切,音羈。亦偏引也。  又古音讀若哿。 《音學五書》古音居我反,後人誤入四紙韻。 《詩·小雅》伐木掎矣,析薪扡矣。  又《正字通》掎,居何切,讀若柯。扡,䚽何切,𠀤古音也。◎按詩釋文掎,寄彼反。  又疏云:掎者,倚也,以物掎其巓峰也。音義亦从紙韻。  又《集韻》隱綺切,音倚。掎匜,不正也。與𢷔同。

『裳』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𠀤音常。 《說文》下帬也。 《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詩·邶風》綠衣黃裳。 《禮·曲禮》暑無褰裳。 《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 《集韻》本作常。

『袂』

《唐韻》弭弊切《集韻》《韻會》彌蔽切,𠀤音櫗。 《玉篇》袖也。 《釋名》袂,掣也。掣,開也。開張之,以受臂屈伸也。 《禮·曲禮》以袂拘而退。 《儀禮·大射儀》大射正弓矢,以袂順左右隈。 《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  又擔袂,國名。 《水經注》江口有國,號擔袂,屬天竺。遣黃門字興爲擔袂王。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 《莊子·漁父篇》被髮揄袂。 《釋文》袂,李音芮。  又倪祭切。同褹。詳褹字註。  又《類篇》古穴切,同𧝃。亦袖也。 《韻補》《沈炯·歸魂賦》:矧古今之悲凉,並攢心而霑袂。渡狹嶺之欹危,跨淸津之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