掞藻飞声


   掞:发舒;藻:辞藻;飞:飞扬;声:声誉。指施展文才,声誉远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ǎn zǎo fēi shēng
成语注音 ㄕㄢˇ ㄗㄠˇ ㄈㄟ ㄕㄥ
成语简拼 szf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藻藻飛聲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掞:发舒;藻:辞藻;飞:飞扬;声:声誉。指施展文才,声誉远扬。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萧颖士《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舒展;铺张:“天庭~高文,万字若波驰。” 尽。 疾动。

光照:“长丽前~光耀明。” 艳:~丽。

古通“剡”,削尖:“刳木为舟,~木为楫。”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海~。小球~。~类植物。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金鱼~。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思(多采的文思)。~丽。~绘(文采)。~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饰。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

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跃。~鸟。 在空中运动:~雪。火箭~向太空。 形容极快:~驶。~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极,特别地:刀子~快。 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语。 像架在空中的形状:~桥。~阁。 感情的表达与传递:~眼。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名誉:名~。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贍切,音豔。舒也。或作𢴵。  又與燄通。 《前漢·禮樂志》長麗前掞光耀明。 《註》掞,即光炎字。長麗,靈鳥也。  又舒贍切,閃去聲。亦舒也。 《左思·蜀都賦》摛藻掞天庭。 《註》掞猶蓋也。一曰疾動也。 《六書故》亦作㨛。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冉切。與剡同銳利也。 《易·繫辭》剡木爲楫。 《釋文》作掞。

『藻』

《唐韻》《韻會》𠀤子皓切,音早。 《說文》水草也。 《詩·召南》于以采藻。 《箋》藻之言澡也。 《陸璣云》生水底。  又《班固·東都賦》鋪鴻藻。 《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 《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  又《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 《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  又《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 《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 《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  又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  又《集韻》側絞切,音爪。義同,或作薻、𧅂。 《干祿字書》俗作𦸼。  又𧀉。

『声』

《字彙》同𡔝。 《正字通》俗聲字。 《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𠀤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