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索隐


   同“探赜索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àn yōu suǒ yǐn
成语注音 ㄊㄢˋ 一ㄡ ㄙㄨㄛˇ 一ㄣˇ
成语简拼 tys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探幽索隱
成语英文 investigate the hidden mysteries of thing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探赜索隐”。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唐·刘知畿《史通·杂述》:“至于探幽索隐之士,则无所取材。”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成语典故

同“探赜索隐”。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唐 刘知幾《史通.杂述》:“如寡闻末学之流,则深所嘉尚;至于探幽索隐之士,则无所取材。” 见“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唐·刘知几《史通·杂述》:“如寡闻末学之流,则深所嘉尚;至于~之士,则无所取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寻求:~求。~讨。~索。~试。勘~。试~。钻~。~幽访胜。~本穷源。 侦察打听:~问。~听。~询。~查。~察。 做侦察工作的人:~马(侦察骑兵)。敌~。密~。 访问,看望:~望。~亲。~监。 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身。~头~脑。~囊取物。

隐藏,不公开的:~会。~居(a.隐居;b.幽静的住处)。~愤。~咽。 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谷。~静。~暗。 沉静而安闲:~闲。~趣(幽雅的趣味)。~婉。 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禁。~闭。~囚。 迷信的人指阴间:~灵。~魂。 古地名,大致相当于今中国河北省、辽宁省南部一带:~州。~燕(yān )。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讨取,要:~还。~求。~取。勒~。 尽,毫无:~然无味。 单独:离群~居。 姓。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伤痛:~恻。 怜悯:恻~之心。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含切,音貪。 《說文》遠取之也。 《增韻》伺也,索也。 《易·繫辭》探賾索隱。 《疏》探謂閱探求取。 《書·多方》則惟爾多方,探天之威。 《註》自取天威也。 《穀梁傳·隱元年》已探先君之邪志。 《前漢·董仲舒傳》春秋深探其本。  又《爾雅·釋言》探,試也。 《論語》見不善如探湯。 《史記·酈生傳》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又《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他紺切,音僋。義同。  又《集韻》時占切,音蟾。亦取也。與撏同。 《說文》本作𢲘。今文作探。 《周禮》作撢。互見撢字註。

『幽』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𠀤音呦。 《說文》幽隱也。 《易·履卦》幽人貞吉。 《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 《禮·儒行》幽居而不淫。 《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 《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 《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又《爾雅·釋詁》幽,微也。 《疏》幽者,深微也。 《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又《玉篇》幽,深遠也。 《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 《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 《詩·小雅》幽幽南山。 《註》幽幽,深遠也。  又《玉篇》幽,不明。 《正韻》幽,闇也。 《書·舜典》黜陟幽明。 《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 《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 《註》鬼神處幽闇。  又《正韻》幽,囚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 《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又州名。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 《爾雅·釋地》燕曰幽州。 《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又地名。 《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 《註》幽,宋地。  又國名。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 《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與黝通。 《集韻》黝或作幽。 《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 《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又叶於交切,音窔。 《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  又《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 《傳》幽,黑色。

『索』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𠀤音𧛻。 《說文》作𣑇,草有莖葉可作繩索。从𣎵糸。 《韻會》隷作索。 《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 《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 《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 《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 《疏》心不安之貌。 《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 《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 《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 《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 《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𠀤音色。同𡩡,求也。 《禮·曲禮》大夫以索牛。 《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 《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 《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𣎵,《說文》在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