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拳透爪


   爪:指甲。紧握拳头,指甲穿过掌心。形容愤慨到极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ò quán tòu zhǎo
成语注音 ㄨㄛˋ ㄑㄨㄢˊ ㄊㄡˋ ㄓㄠˇ
成语简拼 wqtz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harbor a deep hatred for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爪:指甲。紧握拳头,指甲穿过掌心。形容愤慨到极点。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高虎文如大力争持,握拳透爪。(清 钱振伦《文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 卞壶传》:“卞壶拒苏峻,父子战死。其后盗发壶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


成语典故

《晋书.卞壶传》:“卞壶字望之,济阴冤句人也。……(苏峻作乱)诏以壶都督大桁东诸军事、假节,复加领军将军、给事中。壶率郭默、赵胤等与峻大战于西陵,为峻所破。……苦战,遂死之,时年四十八。……咸康六年,成帝退思壶,下诏曰:‘壶立朝忠恪,丧身凶寇,所封悬远,租秩薄少,妻息不赡,以为慨然!可给实口廪。’其后盗发壶墓,尸僵,发鬓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颜真卿既死,贼平,家迎其丧,启殡视之,棺朽而肌肉如生,握拳不开,爪透手背,远近惊异。” 人死之后,握拳透爪,是表明临死前愤恨之极。后因以比喻死有余烈之典。也作“握拳透掌”。 宋.苏轼《东坡题跋》卷一《偶书》:“张睢阳(巡)生犹骂贼,嚼齿穿龈;颜平原(真卿)死不忘君,握拳透掌。”颜真卿为李希烈所杀,故死而有恨。 述补 比喻对敌人极其愤恨,死后紧握双拳指甲穿透手背。形容恨之极而死有余烈。清·钱振伦《文评》:“高虎文如大力争持,握拳透爪。”△多用于描写极其愤恨。 →发指眦裂 切齿痛恨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也作“握拳透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手。~拳。~别。把~。掌~。~力。~笔。~管。~瑜(喻怀有美好的才德)。 量词,指一把大小或分量:一~粗。

屈指卷(juǎn )握起来的手:~头(“头”读轻声)。 徒手的武术:~术。打~。太极~。~谱。~脚。 肢体弯曲:~曲。~起腿来。 量词,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打他几~。

通过,穿通:~明。~镜。~视。~析。渗~。穿~。 通达:~彻。~辟。 泄露:~露。 极度:恨~了。 显露:这朵花白里~红。 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雨下~了。

指甲或趾甲:趾端有~。 鸟兽的脚指:鹰~。~牙(喻党羽,狗腿子)。一鳞半~。 抓。

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鸡~子。狗~子。 像爪的东西,这个锅有三个~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握』

《唐韻》烏角切《集韻》《韻會》《正韻》乙角切,𠀤音渥。 《說文》搤持也。陸佃云:持五指也,在外爲持,在內爲握。 《詩·小雅》握粟出卜。 《儀禮·鄉射禮》箭籌長尺有握。 《註》握。本所持處也。 《又》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 《註》握,謂中央也。 《禮·王制》宗廟之牛,角握。 《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小貌。 《易·萃卦》若號一握爲笑,鄭氏讀。 《前漢·司馬相如傳》委瑣握𪘏,拘文牽俗。 《註》握𪘏,局陿也。  又《爾雅·釋言》握,具也。 《疏》握持辦具也。 《鄭註》握卽屋字。  又與幄通。 《周禮·春官·巾車》翟車貝面組總,有握。 《註》有握,則無蓋矣。如今輧車是也。 《釋文》握音屋,又烏學反。  又於𠋫切,音漚。喪用束手者。或作䌂。

『拳』

《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𠀤音權。手也。 《玉篇》屈手也。 《前漢·鉤弋倢伃傳》武帝巡守過河閒,召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  又《廣雅》拳拳,憂也。一曰愛也。  又勤懇也,恭也。 《前漢·貢禹傳》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 《註》忠謹之意。亦作惓惓。  又奉持之貌。 《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又姓。衞大夫拳彌。  又《集韻》苦遠切,音綣。  又驅圓切,音弮。𠀤奉持貌。  又與弮同。 《前漢·司馬遷傳》士張空拳,冒白刃。 《註》拳,弓弩弮也。言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空拳也。  又已袁切,綣平聲。力也。 《詩·小雅》無拳無勇。徐邈讀。  又通作捲。見捲字註。

『透』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𠋫切,偸去聲。 《說文》跳也,過也。  又《增韻》徹也,通也。  又《廣韻》驚也。 《揚子·方言》宋、衞、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 《註》皆驚貌。獡,音鑠。

『爪』

《唐韻》《集韻》𠀤側絞切,音抓。 《說文》覆手曰爪。 《詩·小雅》祈父子王之爪牙。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凡攫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廣韻》手足甲也。 《集韻》本作㕚。或作蚤搔。◎按韻會云:說文爪本爲抓爪之爪,非手足甲也。亦太迂泥,不可从。  又《集韻》《類篇》𠀤阻敎切,音笊。 《集韻》覆手取物。一曰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