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炭流汤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ò tàn liú tāng
成语注音 ㄨㄛˋ ㄊㄢˋ ㄌ一ㄡˊ ㄊㄤ
成语简拼 wtlt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握炭流湯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握炽炭,蹈沸汤。喻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成语示例


《六韬》:“纣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成语典故

手握炽炭,足探沸水。比喻极其勇悍。《文选.陆倕〈石阙铭〉》:“于是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离,战同枯朽。”李善注引《六韬》:“纣之卒,握炭流汤者十八人。” 并列 手握炽炭,足探沸水。比喻极其勇悍。《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同枯朽。”李善注引《六韬》:“纣之卒,~者十八人。”△多用于描写勇悍的人。→奋勇当先奋不顾身 ?贪生怕死 畏缩不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手。~拳。~别。把~。掌~。~力。~笔。~管。~瑜(喻怀有美好的才德)。 量词,指一把大小或分量:一~粗。

把木材和空气隔绝,加高热烧成的一种黑色燃料:木~。~素。~笔。~画。 像炭的东西:山楂~。 煤:石~。焦~。泥~。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握』

《唐韻》烏角切《集韻》《韻會》《正韻》乙角切,𠀤音渥。 《說文》搤持也。陸佃云:持五指也,在外爲持,在內爲握。 《詩·小雅》握粟出卜。 《儀禮·鄉射禮》箭籌長尺有握。 《註》握。本所持處也。 《又》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 《註》握,謂中央也。 《禮·王制》宗廟之牛,角握。 《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小貌。 《易·萃卦》若號一握爲笑,鄭氏讀。 《前漢·司馬相如傳》委瑣握𪘏,拘文牽俗。 《註》握𪘏,局陿也。  又《爾雅·釋言》握,具也。 《疏》握持辦具也。 《鄭註》握卽屋字。  又與幄通。 《周禮·春官·巾車》翟車貝面組總,有握。 《註》有握,則無蓋矣。如今輧車是也。 《釋文》握音屋,又烏學反。  又於𠋫切,音漚。喪用束手者。或作䌂。

『炭』

《唐韻》《集韻》《韻會》他案切《正韻》他晏切,𠀤音歎。 《說文》燒木餘也。从火,岸省聲。 《玉篇》灺也,火也。 《禮·月令》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  又塗炭,塗泥也。炭,火也。 《書·仲虺之誥》民墜塗炭。  又蜃炭。 《周禮·秋官·赤犮氏》掌除牆屋,以蜃炭攻之。  又《正字通》石炭,卽今西北所燒之煤。 《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爲薪。 《徐陵春情詩》石炭擣輕紈。  又烰炭,俗作麩炭。 《白居易詩》日暮半爐麩炭火。 《本草》煎藥焙火宜用麩炭。  又懸炭,古𠋫氣法也。 《後漢·律曆志》權土炭放隂陽。日冬至陽氣應則景長極,黃鐘通土炭,輕而衡仰。日夏至隂氣應,則景短極,蕤賔通土炭,重而衡低。 《淮南子·天文訓》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炭輕,濕,故炭重。 《梁𥳑文帝詩》月暈蘆灰缺,秋還縣炭枯。  又姓。 《西京雜記》炭虯,長安人。

『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