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脂抹粉


   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á zhī mǒ fěn
成语注音 ㄔㄚˊ ㄓ ㄇㄛˇ ㄈㄣˇ
成语简拼 czmf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deck oneself out(make up)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成语示例


丁玲《水》:“是一些参观的人,还有一些搽脂抹粉的太太在当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9回:“每日起来,搽脂抹粉,那脸上的烟色,还可遮得过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涂抹:~粉。~油。~药膏。

动物体内或油料植物种子内的油质:~肪。~膏。松~。~油。香~。 指“胭脂”:~粉。

涂:涂~。~粉(喻美化或掩饰)。~黑(喻丑化)。~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 揩,擦:~拭。哭天~泪。 除去,勾掉,不计在内:~煞。 轻微的痕迹:“林梢一~青如画”。一~余晖。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墙。~石灰。 紧靠着绕过去:~头。~身。 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

擦:~桌子。 按着向下移动、除去:~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细末儿:~末。~剂。~尘。米~。花~。药~。漂白~。 特指化装用的粉末:香~。~墨登场。~黛。扑~。~霜。 用涂料抹刷:~刷。~饰。 使破碎,成为粉末:~碎。~身碎骨。 白色的或带粉末的:~墙。~蝶。~连纸。~笔。 用豆粉或别的粉做成的食品:~丝。凉~。~皮。~芡(qiàn)。米~肉。 浅红色:~色。~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脂』

《唐韻》旨夷切《集韻》《韻會》蒸夷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祗。 《說文》戴角者脂,無角者膏。 《正字通》禽獸腴也。凝者爲脂,釋者爲膏。 《詩·衞風》膚如凝脂。 《傳》如脂之凝《史記·貨殖傳》販脂辱處也。  又《釋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又《博雅》人二月而脂。 《前漢·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又《正字通》燕脂,以紅藍花汁凝脂爲之,燕國所出。後人用爲口脂。 《釋名》脣脂,以丹作之,象脣赤也。  又以喻榮祿也。 《揚子·太𤣥經》出泥入脂。 《註》脂,榮祿也。卜從洿泥之中出,求榮祿之處也。  又用以利物曰脂。 《詩·衞風》載脂載舝。 《傳》脂舝其車,以還我行也。  又鳥名。 《爾雅·釋鳥》桑扈,竊脂。 《註》俗謂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盜脂膏,因名竊脂。 《詩·小雅·交交桑扈傳》桑扈,竊脂也。  又草名。 《抱朴子·僊藥卷》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  又《正字通》藥名。赤石脂,可以塗屋。  又五靈脂。  又補骨脂。  又《五音集韻》水名。  又姓。 《後漢·孔融傳》初,京兆人脂習元升與融相善。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手指也。與指同。

『抹』

《唐韻》莫撥切《集韻》《韻會》《正韻》莫曷切,𠀤音末。 《廣韻》摩也。 《字林》抹摋,滅也。 《增韻》塗抹也。亂曰塗,長曰抹。 《秦觀詞》山抹微雲。  又抹頟,束額飾,如抹也。 《唐書·婁師德傳》募猛士討吐蕃,乃戴紅抹頟,來應詔。  又古轉月韻,勿發切,音襪。 《蘇軾詩》韭芽帶土拳如蕨,膾縷堆盤纖手抹。

『粉』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𠀤分上聲。 《篇海》米粉。 《釋名》分也。硏米使分散也。 《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 《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 《博物志》燒鉛成胡粉。 《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 《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 《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 《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 《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 《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傳也。飾也。 《字彙補》粉,白飾也,从上聲。所以傳物曰粉,从去聲。《字彙》皆作府刎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