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摆尾


   ①摇动着脑袋;摆动着尾巴。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②摇晃着脑袋;摆动着身体。形容轻狂得意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áo tóu bǎi wěi
成语注音 一ㄠˊ ㄊㄡˊ ㄅㄞˇ ㄨㄟˇ
成语正音 “尾”,不能读作“yǐ”。
成语简拼 ytbw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摇頭擺尾
成语英文 shake the head and way the way.
成语法文 se balancer d'un air suffisant
成语日文 有頂天(うちょうてん)になるさま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①摇动着脑袋;摆动着尾巴。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②摇晃着脑袋;摆动着身体。形容轻狂得意的样子。




成语示例


我一回到家,那条小狗就会摇头摆尾地向我扑过来,跟我亲热一番。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


成语典故

指动物摆动头尾的样子。《五灯会元.洛甫元安禅师》:“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虀瓮里淹杀?”《野叟曝言》四四回:“素臣远远望见一堆柴草,说道:‘好了,那不是救这些马的命的么!赶快到那里。’那马一似懂得说话,摇头摆尾直撺的往前去了。”后也形容人晃头摆动身体十分得意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三回:“他出来一见了,便摇头摆尾的说道:‘此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老舍《四世同堂》七:“不过,话得往回说,坏人尽管摇头摆尾的得意,好人还得作好人!”欧阳山《三家巷》五八:“胡源再问:‘除死无大灾!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郭标摇头摆尾地说:‘一点不错,正是这个事儿!’”亦作“摆尾摇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五:“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出林迎接。”元.无名氏《鱼篮记》头折:“这鱼摆尾摇头在水内显,全不知深共浅。” 并列 《五灯会元·元安禅师》:“济明日升堂曰:‘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瓮里淹杀。’”①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梁实秋《雅舍小品·音乐》:“真正听京戏的内行人……听到妙处,~,随声击节,闭着眼睛体味声调的妙处。”②形容得意轻狂的样子。萧郎《上白礁》:“他像打胜仗的公鸡样,满脸威武~而去。”③形容献媚奉承的样子。钱钟书《围城》:“她应该满意了,还要养条狗对她~。”△有时略带贬义。多用于描写动作和神态。→摇头晃脑?正襟危坐。 也作“摆尾摇头”、“摇头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 往上升:风举云~。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陈列,安放:~设。~放。~平。 故意显示:~阔。~谱儿。 处置,随意操纵:~布。~弄。 推开,脱离:~脱。~落。 来回摇动:~动。~渡。 衣裙的下幅。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 在后面跟:~随。~追。 量词,指鱼:三~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罗。马~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儿(雌蟋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尾』

《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𠀤音委。 《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 《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又末後稍也。 《易•未濟》狐濡其尾。 《書•君牙》若蹈虎尾。  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註》瑣,細。尾,末也。  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 《註》終也。  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又次名。 《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 《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又姓。 《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又漢劉虞吏尾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