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
源见“曳尾泥涂”。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于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 见“曳尾涂中”。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于~,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
摆动:~曳。~晃。~荡。~篮。动~。~摆。~头摆尾。~~欲坠。扶~直上。 往上升:风举云~。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 在后面跟:~随。~追。 量词,指鱼:三~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罗。马~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儿(雌蟋蟀)。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饰。~漆。~抹。 乱写:~鸦。 用笔抹上或抹去:~改。~窜。~乙。 泥泞:~炭。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滩~。 同“途”。 姓。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特指“中国”:~式。~文。 适于,合于:~看。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𠀤音委。 《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 《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又末後稍也。 《易•未濟》狐濡其尾。 《書•君牙》若蹈虎尾。 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註》瑣,細。尾,末也。 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 《註》終也。 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又次名。 《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 《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又姓。 《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又漢劉虞吏尾敦。
『涂』《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水名。 《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 又水名。 《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 又溝涂也。 《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註》涂容乗車一軌。 又同塗。 《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 《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 又堂涂也。 《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 《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 《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 又《玉篇》涂涂,露厚貌。 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 又石名。 《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𠀤音除。水名。與滁同。 《晉書·宣帝紀》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涂水卽滁水。 又《集韻》《韻會》𠀤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飾也。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見《史記·匈奴傳》。 又與余同。涂吾,水名。 《山海經註》漢元狩二年,馬出涂吾水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泥也。 《書·禹貢》塗泥。見土字註。 又《爾雅·釋詁》路旅,塗也。 《張衡·西京賦》參塗夷庭。 《註》參塗,郭門之三道。 《潘岳·藉田賦》啓四塗之廣阡。 又杜也,杜塞孔穴也。 《書·梓材》惟其塗墍茨。 《詩·小雅》如塗塗附。 又污也。 《莊子·讓王篇》夷齊曰:周以塗吾身。不如避之以潔吾行。 又厚貌。 《楚辭·九歎》白露紛以塗塗。 《謝朓·酬王晉詩》塗塗晚露稀。 又《禮·檀弓》菆塗龍輴以椁。 又塗車,明器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自古有之。 又糊塗,不分曉也。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言端爲人糊塗。帝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又塗乙,攺竄也。 《隋百官志》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詔敕有不便者,塗竄奏還,謂之塗歸。 《李義山韓𥓓詩》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攺淸廟生民詩。 又塗山,國名。在壽春界巢縣東北。 《書·益稷》娶于塗山。 《連山易》禹娶塗山氏女,名攸。 《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塗山,今山前有禹會村。 《蘇軾·有禹會村詩》。俗謂塗山在會稽,渝州,濠州,當塗,九江,及三巴之江州,𠀤非。 又山名。 《山海經》天帝山之西南曰臯塗之山。 又三塗,太行轘轅崤澠也。 《馬融·廣成頌》右矕三塗。左槩嵩嶽。矕視也。 又姓。見《統譜》。 又《集韻》徒故切,音渡。 《張衡·思玄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塗。𨏢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路。 又《廣韻》宅加切《集韻》直加切,𠀤音茶。沮洳也。一曰飾也。 《前漢·東方朔傳》諧語曰:老柏塗。 《柳宗元詩》善幻迷冰火,齊諧笑柏塗。東門牛屢飯,中散蝨空爬。 又叶他魯切,音土。 《史記·龜筴傳》周流天下,還復其所。上至蒼天,下薄泥塗。
『中』《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鼓一中。 《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註》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 《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律中大簇。 《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