摈斥异己


   摈斥:排斥;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冲突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ìn chì yì jǐ
成语简拼 bcy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摈斥:排斥;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冲突的人



成语示例


旦掌权就会~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贤者摈于朝。”


成语典故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贤者摈于朝。”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责备:~责。怒~。驳~。训~。 指,指出:~谬(指出错误)。 使退去,使离开:~退。 开拓:开地~境。 多,广:充~。 侦察,伺望:~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 盐碱地:~卤。 同“尺”,尺蠖。

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尺。同㡿。逐也,遠也。 《左傳·昭十六年》大國之求,無禮以斥之。何饜之有。 《史記·淮南王傳》王使郞中令斥免。 《註》屛斥。  又《書·禹貢》海濱廣斥。 《釋文》斥謂地鹹。 《前漢·𠛬法志》除山川沈斥。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斥蠖。 《註》屈蟲也。  又《左傳·襄十一年》納斥𠋫。 《註》不相備也。 《史記·李廣傳》然亦遠斥𠋫,未嘗遇害。 《註》索隱曰:斥,度也。𠋫,視也,望也。  又《左傳·襄三十一年》𡨥盜充斥。 《註》充滿斥見,言其多。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除邊關之益斥。 《註》斥,廣也。  又《前漢·惠帝紀》視作斥土者。 《註》如淳曰:斥,開也。  又《後漢·孔融傳》擬斥乗輿。 《註》斥,指也。  又《張衡·西京賦》絕阬踰斥。 《註》斥,澤厓也。  又山名。 《爾雅·釋地》東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按《釋文》音尺。《廣韻》《集韻》入禡韻,充夜切,俱書作𢇛,疑誤。  又姓。 《正字通》見姓纂。  又《集韻》闥各切,音託。 《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 《註》揮斥,猶放縱也。  又《集韻》恥格切。與坼同。詳土部坼字註。  又《韻補》叶敕略切。 《史記·自序》王遷辟淫,良將是斥。叶上爵。

『异』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𠀤音怡。 《廣韻》已也。 《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 《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 《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又《集韻》發歎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怡去聲。 《說文》舉也。  又《廣韻》退也。  又與異通。 《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移去聲。 《說文》分也,从廾从𢌿。𢌿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叶下貽。  又叶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叶甘美酒食。

『己』

《唐韻》居擬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𠀤音紀。 《廣韻》身也。 《韻會》對物而言曰彼己。 《書·大禹謨》舍己從人。 《禮·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又《韻會》私也。 《論語》克己復禮。  又《釋名》紀也。 《詩·小雅》式夷式己。 《箋》爲政當用平正之人,用能紀理其事也。  又日名。 《說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月在己曰則。 《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 《註》己之爲言起也。  又官名。 《後漢·西域傳》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 《註》戊己中央,鎭覆四方。  又開渠播種,以爲厭勝,故稱戊己焉。  又《集韻》口已切,音起。姓也。 《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 《箋》顧昆吾,皆己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