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uī kū lā xiǔ
成语注音 ㄘㄨㄟ ㄎㄨ ㄌㄚ ㄒ一ㄡˇ
成语正音 “枯”,不能读作“gū”;“朽”,不能读作“qiǔ”。
成语简拼 ckl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easily overcome
成语日文 枯 (か)れ枝 (えだ)をへし折 (お)り,朽木 (くちき)を拉 (ひし)ぐようにたやすくぶちこわす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摧枯拉朽了。(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成语典故

枯:枯草。朽:朽木。比喻轻而易举地摧毁腐朽的势力或事物,又作“摧枯折腐”。《汉书·异姓诸侯王表》说:“过去秦朝颁布的重重禁令,恰恰助长了反秦豪杰的力量,加速了自身的覆亡啊!因此,汉朝的创始人并没有尺寸的分封之地,但却凭着一柄剑的力量,在短短5年内就成就了帝业。这在历史记载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古代世事变革都是沿袭着先王遗业的准则,现在是秦朝的弊政造就了汉朝的兴盛。雕琢金石是很难奏效的,但摧毁枯草朽木却极易成功。”后以此典言腐朽势力极易摧毁,或比喻事情极易成功。 【出典】: 《汉书》卷13《异姓诸侯王表》364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yóu尤,通“由”)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独收孤秦之弊。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唐·房玄龄《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宋·陆游《上丞相参政及宫观启》:“拉朽摧枯,竟为排陷;哀穷悼屈,孰借声光?” 元·脱脱《宋史·曹彬传》:“以国家兵甲精锐,翦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耳!” 民国·蔡元培《为罗文干遭非法逮捕案抗议宣言》:“所以革命军一起,袁项城一进京,清室就同‘摧枯拉朽’的倒了。” 并列 摧折朽枯的草木。比喻极容易办到。语出《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宋史·曹彬传》:“以国家兵甲精锐,翦太原之孤垒,如~尔。”△用于摧毁弱势之敌方面。 →势如破竹 ?坚不可摧。也作“摧枯拉腐”、“摧枯折腐”、“拉朽摧枯”、“摧朽拉枯”、“摧枯振朽”、“拉枯折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破坏,折断:~残。~折。~颓。~眉折腰。 挫败,挫折:~败。~挫。~陷。 伤痛:~怆。~心。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 用车载运:~货。 使延长:~延。~伸。 排泄粪便:~屎。 联络:~拢。~帮结伙。 摧折:摧枯~朽。 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小提琴。 抚养子女:~扯。 帮助:他有困难,~他一把。

割,用刀把东西切开一道缝或切断:手上~了一个口子。 闲谈:~话。~家常。

腐烂:腐~。~木。永垂不~(“朽”在此引申为磨灭)。 衰老:衰~。~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摧』

《唐韻》《集韻》𠀤昨回切,音漼。讀若罪平聲。 《說文》擠也。一曰挏也。一曰折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徂回切,音嗺。義同。  又沮也。 《詩·邶風》室人交徧摧我。 《箋》摧者,刺譏之言。  又《增韻》挫也,抑也。 《史記·季布傳》能摧剛爲柔。  又《爾雅·釋詁》摧詹,至也。 《揚子·方言》摧詹,楚語。 《詩·大雅》先祖于摧。 《傳》至也。 《疏》先祖之神,於何所至。  又滅也。 《詩·大雅·朱傳》先祖之祀,將自此而滅也。  又《集韻》遵綏切,醉平聲。退也。 《易·晉卦》晉如摧如。鄭康成讀。  又催內切,音啐。減也。  又《集韻》《正韻》𠀤寸臥切,音剉。與莝同。斬芻也。 《詩·小雅》乘馬在廐,摧之秣之。 《箋》摧,今莝字也。

『枯』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 《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拉』

《唐韻》盧合切《集韻》《韻會》《正韻》落合切,𠀤音菈。讀與臘近。 《說文》摧也。 《廣韻》折也,敗也。 《史記·齊世家》襄公使彭生拉殺魯桓公。 《前漢·鄒陽傳》范睢拉脅折齒於魏。  又《揚雄·校獵賦》猋拉雷厲。 《註》拉,風聲也。  又《正韻》招也,諺言邀人同行曰拉。 《集韻》搚拹㩉摺𠀤同。

『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久切,休上聲。木腐也。 《詩·周頌》荼蓼朽止。 《左傳·襄三十一年》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又與殠同。臭也。 《列子·周𥡆王篇》饗香以爲朽。 《仲尼篇》鼻將塞者,先覺焦朽。  又叶喜語切,音許。 《陳琳·大荒賦》廓寥寂而無人兮,雖獨存兮何補。追邃古之遐跡兮,惟德音兮爲不朽。  又叶許救切,音齅。 《李賀·感諷詩》淒涼梔子落,山舋泣淸漏。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齅字原从二鼻,作鼻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