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毁廓清


   摧毁:彻底破坏;廓清:肃清。攻破敌阵,并加以扫荡。比喻彻底破处,肃清积弊或陈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uī huǐ kuò qīng
成语注音 ㄘㄨㄟ ㄏㄨㄟˇ ㄎㄨㄛˋ ㄑ一ㄥ
成语简拼 chk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摧毀廓清
成语英文 sweep the floor with(wipe up the floor with)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摧毁:彻底破坏;廓清:肃清。攻破敌阵,并加以扫荡。比喻彻底破处,肃清积弊或陈言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洋八股和洋教条在全国许多人中间的影响,也就不能进行有力的斗争,也就达不到加以摧毁廓清的目的。”


成语典故

廓清:肃清。本指攻陷并毁坏敌军阵地,肃清敌军势力。多用以比喻对谬误加以彻底批判、肃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洋八股和洋教条在全国许多人中间的影响……也就达不到加以摧毁廓清的目的。”也作【摧陷廓清】。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呜呼!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梁启超《三十自述》:“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 并列 廓清,肃清。原指攻陷并毁坏敌军阵地,肃清敌军势力。多用以比喻对谬误加以彻底批判、肃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而对于老八股和老教条在全国人民中间的影响,以及洋八股和洋教条在全国许多人中间的影响,也就不能进行有力的斗争,也就达不到加以~的目的。”△用于批判谬误方面。 →摧陷廓清 ?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破坏,折断:~残。~折。~颓。~眉折腰。 挫败,挫折:~败。~挫。~陷。 伤痛:~怆。~心。

破坏损害:~灭。~害。~弃。销~。 烧掉:烧~。焚~。 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一张旧桌子~成两个小凳子。 诽谤,说别人的坏话:~谤。~誉。诋~。

空阔,广阔:~然。寥~。 扩大:~张。 空寂:孤独:“悲忧穷戚兮独处~”。 物体的周围、外缘:轮~。耳~。 古同“郭”,外城。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单纯不杂:~唱。~茶。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详细登记:~册。~单。 公正,廉洁:~廉。~正。~官。~绩。 洁净,纯洁:~洁。~爽。冰~玉洁。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高。~绮。~雅。~操。~介(清高耿直)。~望(清白高尚的声望)。~识(高明的见识)。 太平,不乱:~平。~泰。~和。 中国朝代名:~代。~宫秘史。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摧』

《唐韻》《集韻》𠀤昨回切,音漼。讀若罪平聲。 《說文》擠也。一曰挏也。一曰折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徂回切,音嗺。義同。  又沮也。 《詩·邶風》室人交徧摧我。 《箋》摧者,刺譏之言。  又《增韻》挫也,抑也。 《史記·季布傳》能摧剛爲柔。  又《爾雅·釋詁》摧詹,至也。 《揚子·方言》摧詹,楚語。 《詩·大雅》先祖于摧。 《傳》至也。 《疏》先祖之神,於何所至。  又滅也。 《詩·大雅·朱傳》先祖之祀,將自此而滅也。  又《集韻》遵綏切,醉平聲。退也。 《易·晉卦》晉如摧如。鄭康成讀。  又催內切,音啐。減也。  又《集韻》《正韻》𠀤寸臥切,音剉。與莝同。斬芻也。 《詩·小雅》乘馬在廐,摧之秣之。 《箋》摧,今莝字也。

『廓』

《廣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𠀤音鞹。 《爾雅·釋詁》大也。 《詩·大雅》上帝耆之,憎其式廓。 《吳志·周瑜傳》性度恢廓。  又《說文》空也。 《前漢·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  又《集韻》開也。 《揚子·方言》張小使大,謂之廓。 《荀子·狄隘篇》荀子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後漢·班勇傳》廓開朝廷之德。  又《集韻》或作郭。 《韓愈·徐偃王廟𥓓》堅嶠之後,達夫郭之。  又劒削曰廓。 《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東,或謂之廓,或謂之削。  又州名。 《廣韻》廓州,漢西羌地,前涼湟河郡,周爲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