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拳擦掌


   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急不可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ó quán cā zhǎng
成语注音 ㄇㄛˊ ㄑㄨㄢˊ ㄘㄚ ㄓㄤˇ
成语正音 “擦”,不能读作“chā”。
成语简拼 mqcz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get ready for a fight
成语俄文 гореть желанием приступить к
成语日文 手ぐすね引いて(待ちかまえ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急不可待。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这是第一次出马,人们都摩拳擦掌,心里突突跳着准备战斗。(梁斌《红旗谱》四十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题起厮杀呵,摩拳擦掌。”


成语典故

摩好拳头,擦好手掌。形容斗争或行动前做好准备工作,一种跃跃欲试的样子。元.关汉卿《单刀会》三折:“但题起厮杀呵,摩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东周列国志》八六回:“士卒感〔吴〕起之恩,如同父子,咸摩拳擦掌,愿为一战。”《孽海花》一九回:“这一声号令,阶下那班如狼如虎的健仆,个个摩拳擦掌,只待动手。”亦作“磨拳擦掌”。元.罗贯中《风云会》二折:“你磨拳擦掌枉心焦,休得要乱下风雹。”亦作“擦掌磨拳”。《西游记》二二回:“〔大圣〕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明.沈璟《义侠记.全躯》:“后边来了,擦掌磨拳,只等冤家到。”亦作“擦拳磨掌”。《儿女英雄传》二五回:“吹鼓手、厨茶房,以致嫔相伴娘、家人仆妇,一个个擦拳磨掌。”亦作“擦拳抹掌”。《儿女英雄传》三五回:“场外那一起报喜的,一个个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头的信。” 并列 形容精神振奋、斗志高昂、做好充分准备要动手大干的样子。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竞争的主要对手将是那些早就在~的美国优秀中学生。”△褒义。多用于做好准备大干方面。→跃跃欲试 ?萎靡不振。 也作“磨拳擦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擦,蹭,接触:~擦。~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肩接踵。~顶放踵。 摸,抚:~弄。~挲(suō) 研究,切磋:观~。揣~(a.研究,仔细琢磨;b.估量,推测)。 古同“磨”,磨擦。

〔~挲(suō)〕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

屈指卷(juǎn )握起来的手:~头(“头”读轻声)。 徒手的武术:~术。打~。太极~。~谱。~脚。 肢体弯曲:~曲。~起腿来。 量词,用于拳头打人的动作:打他几~。

揩拭:~脸。~洗。~桌子。 搽,涂敷:~粉。~油。 摩,搓:摩拳~掌。~澡。 贴近:~黑(傍晚)。~边。

手心,脚心:~心。手~。脚~。鼓~。易如反~。 用巴掌打:~嘴。 把握,主持,主管:~管。~权。~勺。~柜。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马~儿。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摩』

《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𠀤音磨。 《說文》研也。 《廣韻》迫也。 《增韻》揩也。 《易·繫辭》剛柔相摩。 《註》相切摩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註》相切磋也。  又《樂記》陰陽相摩。 《註》猶迫也。 《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摩言切近過之。  又揣摩也。 《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又《揚子·方言》滅也。𨻰之東鄙曰摩。 《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  又消摩。 《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  又《唐韻》《集韻》𠀤莫臥切,磨去聲。按摩也。 《孟子·爲長者折枝註》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漢有施摩神,荆巫所祠。或作攠。  又古與靡磨𠀤通。

『拳』

《唐韻》巨員切《集韻》逵員切,𠀤音權。手也。 《玉篇》屈手也。 《前漢·鉤弋倢伃傳》武帝巡守過河閒,召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  又《廣雅》拳拳,憂也。一曰愛也。  又勤懇也,恭也。 《前漢·貢禹傳》不勝拳拳,不敢不盡愚心。 《註》忠謹之意。亦作惓惓。  又奉持之貌。 《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又姓。衞大夫拳彌。  又《集韻》苦遠切,音綣。  又驅圓切,音弮。𠀤奉持貌。  又與弮同。 《前漢·司馬遷傳》士張空拳,冒白刃。 《註》拳,弓弩弮也。言矢盡,故張弩之空弓,非空拳也。  又已袁切,綣平聲。力也。 《詩·小雅》無拳無勇。徐邈讀。  又通作捲。見捲字註。

『擦』

《篇海》《字彙》𠀤初戛切,音察。摩之急也。

『掌』

《唐韻》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兩切,𠀤章上聲。 《說文》手中也。 《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 《論語》指其掌。 《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註》示讀如寘。 《疏》如置物掌中也。  又職掌,主也。 《書·周官》冢宰掌邦治。 《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又鞅掌,失容也。 《詩·小雅》或王事鞅掌。 《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 《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  又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  又《本》《草》水蛭。一名至掌。 《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正字通》古作𤓯。覆手爲爪,反爪爲𤓯。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