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Mahoraga]人身蛇首的乐神。在佛经中常以护法神的身份出现。《法华经·序品》:“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五:“摩睺罗伽,新云莫呼勒伽。此云胸
[梵语Mahoraga]人身蛇首的乐神。在佛经中常以护法神的身份出现。《法华经·序品》:“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二五:“摩睺罗伽,新云莫呼勒伽。此云胸
擦,蹭,接触:~擦。~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肩接踵。~顶放踵。 摸,抚:~弄。~挲(suō) 研究,切磋:观~。揣~(a.研究,仔细琢磨;b.估量,推测)。 古同“磨”,磨擦。
〔~挲(suō)〕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
半瞎。
〔~南香〕沉香。 〔~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指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指佛寺。
〔~倻〕朝鲜乐器名,有些像中国的筝。
〔~马射线〕即“丙种射线”,镭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的射线,应用于工业和医学等领域。
《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𠀤音磨。 《說文》研也。 《廣韻》迫也。 《增韻》揩也。 《易·繫辭》剛柔相摩。 《註》相切摩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註》相切磋也。 又《樂記》陰陽相摩。 《註》猶迫也。 《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摩言切近過之。 又揣摩也。 《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又《揚子·方言》滅也。𨻰之東鄙曰摩。 《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 又消摩。 《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 又《唐韻》《集韻》𠀤莫臥切,磨去聲。按摩也。 《孟子·爲長者折枝註》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漢有施摩神,荆巫所祠。或作攠。 又古與靡磨𠀤通。
『睺』《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𠀤音侯。半盲也。 《揚子·方言》半盲爲睺。 又《集韻》深目也。 又《釋典》阿脩羅食月,時名羅睺羅。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𠀤侯去聲。 又《集韻》呼侯切,音齁。義𠀤同。
『伽』《廣韻》《集韻》《韻會》求迦切《正韻》具牙切,𠀤音茄。伽藍,神名。 又《梵書》那伽,龍也。竭伽,犀也。僧伽藍,衆園也。譯云園,取生植義,今浮屠所居是也。凡稱釋氏曰僧伽。 又《舊唐書·柳公綽傳》精釋典瑜伽,智度大論,皆再鈔。 《法苑珠林》有瑜伽論。 又《南方草木狀》术,西域謂之乞力伽。 又《酉陽雜俎》那伽花,狀如三脊,無葉,花色白,心黃,六瓣,出舶上。 又《本草》覆盆子,一名畢楞伽。 又伽那,象也。見《騈雅》。 又摩伽,異獸名。 《徐氏賓遠賦》獸則摩伽招賢。 又頻伽,人面鳥也。見《釋典》。 又《舊唐書·憲宗紀》元和十八年,訶陵國獻僧祇僮,頻伽鳥二枚。 又與茄同。 《揚雄·蜀都賦》盛冬育筍,舊菜增伽。 《章樵註》伽茄古字通。 《唐韻》古牙切《正韻》居牙切,𠀤音嘉。 《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莖茄。 《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 《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五茄,藥名。 《柳宗元詩》珍蔬折五茄。 又古國名。 《左傳·昭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復茄人焉。 又《廣韻》複姓,有茄羅氏。 又求迦切,音伽。茄子,菜,可食。 《本草》茄,一名落蘇,《五代貽子錄》作酪酥,蓋以其味如酥酪也。 《王褒·僮約》別茄披蔥。 《拾遺記》淇、漳之鯉,脯以靑茄。 又地名。 《晉書·郗鑒傳》鑒率衆渡江,與侃會於茄子浦。 又通荷。 《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綠衣兮。 《師古註》茄,古荷字,見《張揖·古今字譜》。 《王應麟·詩攷》有蒲與荷,作有蒲與茄。見《樊光註爾雅》。 又莖茄之茄。 《集韻》《韻會》亦作居何切,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