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印度 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当此东北数万餘里, 印度 所谓 摩訶至那国 是也。”亦称“ 摩訶震旦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贞观 十五年……帝命云骑尉 梁怀璥 持节慰抚,
古代 印度 人对我国的尊称。摩诃,犹言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当此东北数万餘里, 印度 所谓 摩訶至那国 是也。”亦称“ 摩訶震旦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贞观 十五年……帝命云骑尉 梁怀璥 持节慰抚,
擦,蹭,接触:~擦。~天。~崖(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肩接踵。~顶放踵。 摸,抚:~弄。~挲(suō) 研究,切磋:观~。揣~(a.研究,仔细琢磨;b.估量,推测)。 古同“磨”,磨擦。
〔~挲(suō)〕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地移动。
〔~子〕常绿乔木,果实像橄榄,可入药。亦称“藏(zāng)青果”。 同“呵”。
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 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五年。
姓。
《唐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𠀤音磨。 《說文》研也。 《廣韻》迫也。 《增韻》揩也。 《易·繫辭》剛柔相摩。 《註》相切摩也。 《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註》相切磋也。 又《樂記》陰陽相摩。 《註》猶迫也。 《戰國策》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 《註》摩言切近過之。 又揣摩也。 《鬼谷子》摩之符也內,內符者,揣之主也。抱薪趨火,燥者先然。平地注水,濕者先濡。 又《揚子·方言》滅也。𨻰之東鄙曰摩。 《史記·平準書》姦或盜摩錢裏取鎔。 又消摩。 《曹毗杜蘭香傳》消摩自可愈疾,香以藥爲消摩。 又《唐韻》《集韻》𠀤莫臥切,磨去聲。按摩也。 《孟子·爲長者折枝註》折枝案摩,折手節解罷枝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漢有施摩神,荆巫所祠。或作攠。 又古與靡磨𠀤通。
『至』《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𠀤音摯。 《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玉篇》來也。 《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 《註》至,來也。 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 《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極也。 《易·坤卦》至哉坤元。 《註》至謂至極也。 又《繫辭》易其至矣乎。 《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 《註》至極之人。 又善也。 《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註》至,猶善也。 又大也。 又《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 《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又至掌,蟲名。 《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韻》《韻會》𠀤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 《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又《韻補》叶職日切,音窒。 《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叶章移切,音支。 《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那』《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𠀤音儺。 《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 《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 《詩•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 《詩•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 《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 《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𠀤音娜。 《集韻》何也。 《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 《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𠀤音哪。語助也。 《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 《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叶奴故切,音怒。 《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 《說文》本作𨙻。俗作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