撅坑撅堑


   撅:挖。掘深坑。比喻设计害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ué kēng jué qiàn
成语注音 ㄐㄩㄝˊ ㄎㄥ ㄐㄩㄝˊ ㄑ一ㄢˋ
成语简拼 jkj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撅坑撅塹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撅:挖。掘深坑。比喻设计害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曾瑞《斗鹌鹑 风情》:“抡的柄铜揪分外里险,撅坑撅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翘起:~嘴。~尾巴。小辫~着。 折断:把竹竿~折(shé )了。

〔~竖〕眼光浅,才识短,如“~~小人,无大经略”。 古同“掘”,挖掘。

洼下去的地方:~洼。火~(喻悲惨的生活环境)。 把人活埋:~杀。焚书~儒。 陷害,设计使人受到损失:~害。~骗。 地洞。

翘起:~嘴。~尾巴。小辫~着。 折断:把竹竿~折(shé )了。

〔~竖〕眼光浅,才识短,如“~~小人,无大经略”。 古同“掘”,挖掘。

防御用的壕沟,护城河:~壕。天~。 陷坑,亦喻挫折:吃一~,长一智。 挖掘:“环而~之,及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撅』

《唐韻》《集韻》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手有所把也。一曰擊也,投也。 《唐書·褚遂良傳》撅高昌,纓突厥。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與掘同。 《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 《杜牧·註孫子序》撅其城郭。  又《廣韻》採撅也。亦摴蒱三采名。  又《集韻》《韻會》𠀤姑衞切,音劌。揭衣也。 《禮·內則》不涉不撅。  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 《韓詩外傳》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亦作𢴺。互見掘字註。

『坑』

《廣韻》《正韻》客庚切《集韻》《韻會》丘庚切。𠀤同阬。 《爾雅·釋詁》虛也。 《增韻》陷也。 《尚書序》焚書坑儒。 《史記·項羽紀》羽詐坑秦降卒三十萬。  又陂塹也。 《揚雄·羽獵賦》跇巒坑,超唐陂。  又姓。見《姓苑》。  又苦岡切,音康。 《東方朔·七諫》高山崔嵬兮,水流湯湯。逝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按韻有通轉,如八庚韻通眞轉陽,不應作叶,後倣此。

『撅』

《唐韻》《集韻》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手有所把也。一曰擊也,投也。 《唐書·褚遂良傳》撅高昌,纓突厥。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與掘同。 《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 《杜牧·註孫子序》撅其城郭。  又《廣韻》採撅也。亦摴蒱三采名。  又《集韻》《韻會》𠀤姑衞切,音劌。揭衣也。 《禮·內則》不涉不撅。  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 《韓詩外傳》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亦作𢴺。互見掘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