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岸就船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ēng àn jiù chuán
成语注音 ㄔㄥ ㄢˋ ㄐ一ㄡˋ ㄔㄨㄢˊ
成语简拼 cajc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橕岸就舩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成语典故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水浒传》第二一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撑岸就船。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 兼语 比喻主从颠倒,不合情理。《水浒传》21回:“只见说撑船就岸,几曾有~。你不来睬我,老娘倒落得。”△用于描写情势。?移船就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支着,支持:~竿跳。支~。~持(勉强支持)。~腰(喻给予有力支持)。~拒。~门面。 用篙使船前进:~船。 使张开:~伞。~口袋。 使保持张开状态的器物:~子。~圈(quān )。 饱胀到容不下的程度:吃~着了。口袋~破了。

水边的陆地:河~。上~。两~。 高大:伟~(魁伟,高直)。魁~。 高傲:~忽(傲慢)。傲~。 头饰高戴,前额外露:~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不拘束)。 古同“犴”,乡间牢狱。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水上交通工具:~舶。~只。~舱。~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岸』

《唐韻》五旰切《集韻》魚旰切《韻會》疑旰切《正韻》魚幹切,𠀤音犴。 《說文》水厓而高者。 《爾雅·釋地》望厓洒而高岸。 《註》厓峻而水深曰岸。 《詩·衞風》淇則有岸。 《小雅》高岸爲谷。  又階也。 《張衡·西京賦》襄岸夷塗。 《註》襄,高也。岸,殿階也。  又魁岸,雄傑也。 《前漢·江充傳》爲人魁岸。 《註》岸者,有廉稜如崖岸形。 《唐書·宦者傳》仇士良以李石稜稜有風岸深忌之。  又道岸。 《詩·大雅》誕先登于岸。 《註》道之極至處也。  又露額曰岸。 《後漢·馬援傳》帝岸幘見援。  又獄名。 《詩·小雅》宜岸宜獄。 《註》鄕亭之繫曰岸,朝廷曰獄。韓詩作犴。

『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僦切,音鷲。 《說文》就,高也。从京,从尤。 《徐曰》尤,異也。尤高人所就之處,語曰:就之如日。會意。 《廣韻》成也,迎也。 《詩·邶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  又卽也。 《齊語》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又《增韻》從也。 《禮·檀弓》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  又帀也。 《禮·禮器》大路繁纓一就。 《註》五采一帀曰就。  又能也。 《左傳·哀十一年》郊之戰,季孫曰:須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 《註》雖少年,能用命也。  又終也。 《郭璞曰》凡事物成就亦終也。  又姓。 《後漢書》菟賴氏,改爲就氏。

『船』

《唐韻》《集韻》《韻會》𠀤食川切,音膞。 《說文》舟也。 《世本》共鼓貨狄作船,黃帝臣。 《揚子·方言》舟,自關而西謂之船。 《釋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史記·淮隂侯傳》信乃益爲疑兵,陳船欲渡臨晉。 《註》索隱曰:劉氏云:陳船,地名,在舊關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縣,不名陳船。陳船者,陳列船艘,欲渡河也。 《左思·蜀都賦》戈船掩乎江湖。  又《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繼光濟水法,用生牛馬皮,竹木緣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繫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一人,兩皮船合縫,可乗三人。  又《韻會》衣領曰船。 《正字通》俗以船爲襟穿。續演繁露云:杜詩,天子呼來不上船,或言衣襟爲船,誤。按蜀人呼衣繫帶爲穿,俗因改穿作船。  又姓。出《姓苑》。  又天船,星名。見《丹元子·步天歌》。  又《集韻》余專切,音沿。義同。 俗作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