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肠拄肚


   腹中饱满。比喻容受很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ēng cháng zhǔ dù
成语注音 ㄔㄥ ㄔㄤˊ ㄓㄨˇ ㄉㄨˋ
成语简拼 ccz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橕腸拄肚
成语英文 excessive eating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腹中饱满。比喻容受很多。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如吃物事相似,将甚么杂物事,不是时节,一顿都吃了,便被他撑肠拄肚,没奈何他。《朱子语类》卷十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卢仝《月蚀诗》:“撑肠拄肚礌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


成语典故

塞满了胃肠和腹部。形容肚腹中充满了东西。唐.卢仝《月蚀诗》:“撑肠拄肚,垒块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朱子语类》卷六:“如吃物事相似,将甚么杂物事,不是时节,一顿都吃了,便被他撑肠拄肚,没奈何他。”亦作“撑肠拄腹”。宋.苏轼《试院煎茶》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明.徐霖《绣襦记.堕计消魂》:“撑肠拄腹难消气,一病多应是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这家子将酝下的杜茅柴,不住的荡来,吃得东倒西歪,撑肠拄腹。” 并列 撑拄肚肠。肚子吃得很饱。比喻容受的事物很多。姬文《市声》32回:“二寸见方的块子,吃了四块。知化尽让着吃,慕蠡只得加上一块,已是~的了。”曾澈《古碑文》:“~书万卷,临风欲言牙齿落。”△用于情状方面。也作“撑肠拄腹”。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支着,支持:~竿跳。支~。~持(勉强支持)。~腰(喻给予有力支持)。~拒。~门面。 用篙使船前进:~船。 使张开:~伞。~口袋。 使保持张开状态的器物:~子。~圈(quān )。 饱胀到容不下的程度:吃~着了。口袋~破了。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

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着拐棍走。 讽刺,驳倒:“(云)既论难,连~五鹿君”。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子。~胁。~皮。牵肠挂~(挂念,不放心)。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儿。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子。手指头~儿。

供食用的动物的胃:猪~子。羊~儿。烩~丝。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拄』

《正韻》腫庾切,音主。牚也,支也。 《禮·喪大記》旣葬拄楣。 《疏》拄楣稍舉,以納日光。 《戰國策》齊嬰兒謠曰:大冠若箕,脩劒拄頤。 《前漢·西域傳》車師後王姑句,以道當爲拄置,心不便也。 《註》言有所置立,而支拄於巳,故心不便也。  又刺也,距也。一曰從旁指也。 《前漢·朱雲傳》五鹿充宗爲梁丘易,雲入論難,連拄五鹿君。  又《唐韻》知庾切《集韻》《韻會》冢庾切,𠀤音𪐴。義同。亦通作柱。

『肚』

《廣韻》當古切《集韻》《韻會》董五切,𠀤音賭。 《廣韻》腹肚。 《集韻》胃也。 《正字通》俗呼曰肚。 《博雅》𦞅謂之肚。  又《廣韻》《正韻》𠀤徒古切,音杜。義同。  又《正韻》獨故切,音覩。 《正字通》方音讀曰睹。 《韓愈詩》腸肚鎭煎煼。 《註》音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