撢啧索隐


   犹言探赜索隐。 章炳麟 《毛公说字述》:“ 召陵 许君 述《説文解字》,多本《诗》故训传,撢嘖索隐,眇与 頡 籀 故言相会;説解之文,或不能剟一字,况其大义彰彰者。”参见“ 探賾索隐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ǎn zé suǒ yǐn
成语简拼 dzsy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探赜索隐。 章炳麟 《毛公说字述》:“ 召陵 许君 述《説文解字》,多本《诗》故训传,撢嘖索隐,眇与 頡 籀 故言相会;説解之文,或不能剟一字,况其大义彰彰者。”参见“ 探賾索隐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同“掸1”。

争辩,人多嘴杂:~有烦言。 古同“赜”,深奥。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 讨取,要:~还。~求。~取。勒~。 尽,毫无:~然无味。 单独:离群~居。 姓。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伤痛:~恻。 怜悯:恻~之心。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紺切,貪去聲。 《說文》探也。  又他含切,音貪。與探同。 《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國而語之。 《疏》誦王志者,若撢取王之志。  又《唐韻》餘針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𠀤音淫。  又《集韻》徒紺切,潭去聲。義𠀤同。  又徒感切,音萏。揞也。  又徐心切,音尋。修也。  又《唐本《說文》掬也。 本作𢺬。

『索』

《廣韻》蘇各切《集韻》《韻會》昔各切,𠀤音𧛻。 《說文》作𣑇,草有莖葉可作繩索。从𣎵糸。 《韻會》隷作索。 《小爾雅》大者謂之索,小者謂之繩。 《急就篇註》索,總謂切撚之令緊者也。 《書·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馭六馬。 《詩·豳風》宵爾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 《疏》心不安之貌。 《釋文》懼也。  又《書·牧誓》惟家之索。 《傳》索。盡也。  又《周禮·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毆疫。 《註》索,廋也。  又《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 《註》索,散也。  又《左傳·昭十二年》八索九丘。 《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有索縣。  又姓。 《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廣韻》山戟切《集韻》色窄切,𠀤音色。同𡩡,求也。 《禮·曲禮》大夫以索牛。 《註》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韻》蘇故切,音素。 《釋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 《屈原·離騷》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註》索,音素。○按《說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𣎵,《說文》在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