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揭起;奋:举起。揭开衣服,举起胳膊。形容准备动手的样子。
撩:揭起;奋:举起。揭开衣服,举起胳膊。形容准备动手的样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这些番役都撩衣奋臂,专等旨意。”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这些番役都撩衣奋臂,专等旨意。”
掀起:~起衣襟。~起头发。 用手舀着洒水:先~水后扫地。
挑弄,引逗:~拨。~乱(纷乱,如“眼花~~”。亦作“缭乱”)。春色~人。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姓。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飞。~翅。 振作,鼓劲,振动:~起。~力。~勇。~不顾身。振~。勤~。兴~。 提起,举起:~臂。~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笔疾书。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力。~腕。~肘。左膀右~。助你一~之力。
〔胳~〕见“胳”。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 《說文》理也。一曰取物也。攏取物爲撩。 又挑弄也。 《魏志·龎德傳》但持長矛撩戰。 《韓愈詩》猿鳥莫相撩。 又《集韻》力弔切,音料。亦取也。 《詩·小雅·烝然汕汕傳》汕汕,樔也。 《箋》樔者,今之撩罟也。 又《唐韻》《正韻》盧鳥切《集韻》《韻會》朗鳥切,𠀤音了。義同。 又扶也。 又《集韻》郞到切,勞去聲。同撈。亦取物也。 又魯晧切,音老。義同。本作撩。撩字从𤊽。
『衣』《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希切,音依。 《說文》上曰衣,下曰裳。 《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 《白虎通》衣者,隱也。 《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 《玉篇》所以形軀依也。 《類篇》象覆二人之形。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傅𤣥·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 《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𩏩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 《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 《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 《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 《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 《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 《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 《通志·氏族略》見《姓苑》。 《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 《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 《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 《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 《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 《玉篇》以衣被人也。 《增韻》著衣也。 《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 《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 一作㐆。 《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奋』《篇海類編》古朗切,剛上聲。鹽澤也。 又音本。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問切,音僨。 《說文》翬也。 《爾雅·釋鳥》雉,絕有力奮。羊,絕有力奮。螽醜奮。鳥張羽奮奞也。 《詩·邶風》不能奮飛。 《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 又震動也。 《易·豫𧰼》雷出地奮。 又揚也。 《禮·樂記》奮至德之光。 又振去塵也。 《禮·曲禮》僕展軨效駕,奮衣由右上。 又姓。 《左傳》楚有司馬奮揚。 又叶普麫切,音片。 《孫楚·韓信贊》秦失其鹿,英雄交戰。遂寤明主,超然虎奮。 从奞在田上。俗作𡚒,非。𡚒字原从奞从旧。
『臂』《唐韻》《集韻》《韻會》𠀤𤰞義切,音嬖。 《說文》手上也。 《廣韻》肱也。 《增韻》腕也。 《正字通》今謂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 《釋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 《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又》長臂國,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又牲之肩脚亦謂臂。 《禮·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 《疏》臂臑,謂肩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