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土扬尘


   播:扬。指尘土飞扬。形容飞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ō tǔ yáng chén
成语注音 ㄅㄛ ㄊㄨˇ 一ㄤˊ ㄔㄣˊ
成语简拼 bty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播土揚塵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播:扬。指尘土飞扬。形容飞奔。



成语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却早黑气冲天,狂风大作,飞砂走石,播土扬尘。”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扬尘,又无个过性的人。”


成语典故

谓尘土飞扬。亦形容飞奔。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扬尘,又无个过性的人。”《水浒传》第五四回:“却早黑气冲天,狂风大作,飞砂走石,播土扬尘。” 并列 尘土飞扬。也形容飞奔。《水浒传》54回:“却早黑气冲天,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多用于自然情景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撒种:~种(zhóng )。~种(zhòng )(用撒布种子的方式种植)。~撒。夏~。春~。 传扬,传布:广~。传~。~音。~发。~弄。~扬(❶宣扬,传扬;❷发动)。~放。~映。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姓。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播』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過切,波去聲。 《說文》種也。一曰布也。 《廣韻》揚也。 《詩·豳風》其始播百穀。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又放也,棄也。 《書·泰誓》播棄犂老。  又《多方》屑播天命。  又散也。 《書·禹貢》又北播爲九河。 《禮·禮運》播五行于四時。 《疏》播散五行之氣於四時也。 《釋文》舒也。  又《增韻》逋也,遷也。 《書·大誥》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又州名。西南徼外夜郞且蘭地,唐置播州。 《韓愈·柳子厚墓誌》劉禹錫當詣播州,子厚願以柳易播。  又明萬歷中,平播置遵義平越二府。  又姓。播武,殷賢人。或云播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火切,音跛。義同。 《書舜典》,播時百穀。《釋文》播,波左反。  又搖也。與簸通。 《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 《註》𥳑米曰精。播,搖動也。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澤名。在豫州。 《史記·禹本紀》滎播旣都。 《註》古文尚書作滎波。  又《郭璞·木禾贊》爰有嘉穀,號曰木禾。匪植匪蓺,自然靈播。  又《說文》通作譒。引書,王譒告之。今書作播。

『土』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吐上聲。五行之一。 《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 《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 《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 《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 《詩·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 《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又業也。 《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又星名,一曰鎮星。 《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又地名。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 《註》鄭地。  又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𠀤音杜。 《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 《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 《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又《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 《字彙》作叶音,非。  又《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又《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

『尘』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 《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𠀤音𨻰。埃也。 《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 《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 《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 《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 《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又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又明窻塵,丹砂,藥名。 《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又《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 《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又《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又姓,見《統譜》。  又叶直連切,音廛。 《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