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杖捧屦


   谓侍奉长者。语本《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陈澔集说:"气乏则欠,体疲则伸;撰,犹持也。此四者皆厌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请退。"本谓长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厌倦起行之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àn zhàng pěng jù
成语简拼 zzp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侍奉长者。语本《礼记.曲礼上》:"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陈澔集说:"气乏则欠,体疲则伸;撰,犹持也。此四者皆厌倦之容,恐妨君子就安,故请退。"本谓长者坐久而持杖履﹐有厌倦起行之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才能:“异乎三子者之~”。 写作,著书:~著。~述。~写。~文。~稿。~次(编辑、排列)。~序(撰写叙述)。~录。~集。杜~(臆造,没有根据地编造)。 持,拿着:“~余辔兮高驼翔”。 指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扶着走路的棍子:手~。拐~。 泛指棍棒:擀面~。禅~。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脊。 古同“仗”,恃,凭倚。

两手托着:~心(用手捂住胸,喻拙劣的模仿)。~日。~读(敬辞,读别人的文章等)。~腹大笑。 量词,用手能捧的东西:一~红枣。 奉承或代人吹嘘:~场。吹~。~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撰』

《唐韻》雛莞切《集韻》《韻會》雛綰切《正韻》雛產切,𠀤饌上聲。具也。 《增韻》造也。  又則也。 《易·繫辭》以體天地之撰。 《朱子·本義》撰猶事也。 《論語》異乎三子者之撰。  又撰,述也。屬辭記事曰撰。 《唐書·百官志》史館修撰掌修國史。或作篹。  又《唐韻》仕免切《集韻》《韻會》《正韻》雛免切,𠀤音譔。讀若孱上聲。義同。通作譔。  又作僎。  又持也。 《禮·曲禮》君子欠伸撰杖屨。  又《集韻》《韻會》雛戀切《正韻》除戀切,𠀤音饌。義同。  又集也。亦述也。 《歐陽修詩》任君居太原,白首勤著撰。閉戸不求聞,忽來誰所薦。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須兗切。與選同。遣也。一曰擇也。 《周禮·夏官·大司馬》羣吏撰車徒。 《釋文》息轉反。 《禮·內則》栗曰撰之。 《疏》數數布揀撰省視之。  又白撰,貨貝名。 《前漢·食貨志》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名白撰,直三千。  又《集韻》須絹切,音𤂿。亦與選同。  又損管切。與算同。數也,計也。 《周禮·撰車徒註》撰讀曰算,謂數擇之也。

『杖』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𠀤音杖。 《說文》所以扶行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  又《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又《禮·喪服小記》父喪苴杖竹也,母喪削杖桐也。  又木梃也。 《家語》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又《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 《呂覽·貴已篇》操杖以戰。  又《爾雅·釋草》蒤,虎杖。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亮切,丈去聲。持也。與仗同。 《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又憑倚也。 《左傳·襄八年》杖信以待晉。

『捧』

《唐韻》《韻會》敷唪切《集韻》撫勇切,𠀤豐上聲。兩手承也。  又掬也。或作𢪋。  又《集韻》父勇切,縫上聲。承也。與奉同。  又《集韻》符容切,音逢。奉也。與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