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树蚍蜉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àn shù pí fú
成语注音 ㄏㄢˋ ㄕㄨˋ ㄆ一ˊ ㄈㄨˊ
成语简拼 hspf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撼樹蚍蜉
成语英文 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tree-ridiculously overrating oneself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应变若机张,马策元驹,车抗螳螂,撼树蚍蜉,更分遣随营相向。(清 洪楝园《后南柯 伐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成语典故

比喻不自量力之人。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三十: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参见:○蚍蜉撼树 偏正 蚂蚁摇树,比喻自不量力者。宋·刘克庄《沁园春·和林卿韵》词:“彼~不自量。”△贬义。多用于比喻自不量力的人。→自不量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搬动:~顿(搬动颠仆)。~天动地。“蚍蜉~大树,可笑不自量”。 用言语打动人:“微言~之”。

〔~蜉〕大蚂蚁,如“~~撼大树”。

〔~蝣〕昆虫,幼虫生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翅两对,在水面飞行。成虫生存期极短,交尾产卵后即死。 〔蚍~〕见“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撼』

《唐韻》胡感切《集韻》《韻會》《正韻》戸感切,𠀤含上聲。與㨔同。搖也。 《宋史·蘇轍傳》元豐舊黨,多起邪說,以搖撼在位。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  又《韻會》動也。通作感。與詩無感我帨之感同。

『蚍』

《唐韻》房脂切《韻會》頻脂切,𠀤音毗。 《玉篇》蚍蜉,大蟻。詳蟻字註。  又《集韻》普弭切,音芘。草名。似葵,紫色。 《爾雅·釋草》荍,蚍衃。或作芘。  又必至切,音畀。義同。 《說文》或作𧖈。

『蜉』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浮。 《說文》作𧖚,蚍𧖚也。今作蜉。 《爾雅·釋蟲》蚍蜉,大螘。 《疏》螘大者別名蚍蜉。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又《韻會》引《漢書》註:蚍𧖚,蜉蝣,渠略也。 《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爾雅·釋蟲》蜉蝣,渠略。 《註》似蛣蜣,身狹則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陸璣曰: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隂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噉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蝎蟲。 《揚子·方言》蜉䖻,秦、晉之閒謂之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