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先擒王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成语注音 ㄑ一ㄣˊ ㄗㄟˊ ㄒ一ㄢ ㄑ一ㄣˊ ㄨㄤˊ
成语简拼 qzxq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擒賊先擒王
成语英文 to catch bandits first catch the ringleader
成语法文 aller d'abord à l'essentiel
成语俄文 в любом деле нáдо начинáть с сáмого глáвного
成语日文 賊(ぞく)を捕えるにはまずその首(かしら)を捕えよ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5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近义词



成语示例


老舍《且说屋里》:“擒贼先擒王,把主使人拿住,学生自然就老实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成语典故

见“擒贼擒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捉拿:~拿。生~。就~。欲~故纵。~贼先~王。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 姓。

捉拿:~拿。生~。就~。欲~故纵。~贼先~王。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孙。~朝(cháo )。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大:~父(祖父)。~母(祖母)。 姓。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天下。~此大邦。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擒』

《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琴。與捦同。詳捦字註。 《禮·曲禮·不離禽獸疏》禽者,擒也。言鳥力小,可擒捉而取之。通作禽。  又《集韻》巨禁切,音噤。與扲同。見扲字註。

『先』

《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𠀤霰平聲。 《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 《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 《玉篇》前也,早也。 《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 《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又祖父已歾曰先。 《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又姓。 《韻會》晉有先軫。  又《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見切,音霰。 《增韻》先之也。 《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 《註》先猶導也。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游,莫爲我先。  又先事而爲曰先。 《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 《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又當後而前曰先。 《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 《孟子》疾行先長者。 《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又《廣韻》娣姒曰先後。 《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 《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又《韻會》《正韻》𠀤蘇典切,音跣。 《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 《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或作洗。

『擒』

《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琴。與捦同。詳捦字註。 《禮·曲禮·不離禽獸疏》禽者,擒也。言鳥力小,可擒捉而取之。通作禽。  又《集韻》巨禁切,音噤。與扲同。見扲字註。

『王』

《廣韻》《集韻》《韻會》𠀤雨方切,音徨。 《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 《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 《易·坤卦》或從王事。  又《隨卦》王用享于西山。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詩·小雅》宜君宜王。 《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諸侯世見曰王。 《詩·商頌》莫敢不來王。 《箋》世見曰王。  又凡尊稱亦曰王。 《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號。 《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 《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 《註》法王,佛尊號也。  又姓。  又《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 《書·禹貢》至于王屋。 《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又王鴡,鳥名。 《爾雅·釋鳥》鴡鳩,王鴡。 《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又王鮪,魚名。 《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 《註》王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 《爾雅·釋魚》蟒,王蛇。 《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名。 《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于放切,音旺霸王也。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詩·大雅》王此大邦。 《箋》王,君也。 《釋文》王,于况反。 《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 《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又《廣韻》盛也。 《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 《註》謂心神長王。 《釋文》王,于况反。  又音往。 《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 《傳》王,往也。 《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